十五运会期间,洲明科技以2500平方米全息透明屏点亮深圳湾体育中心,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全息透明屏项目;而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4K花园打造的国内首块1200平方米8K裸眼3D户外大屏,生动呈现吉祥物“喜洋洋”与“乐融融”,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
赛场内外,广东显示产业以一系列前沿技术带来震撼视觉体验,不仅点亮城市地标,更彰显其雄厚的产业实力。近年来,广东持续搭建创新平台、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加速发展。2024年,该集群营业收入突破9000亿元,正稳步迈向万亿级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此行,总书记察看了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强调:“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广东牢牢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把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网红大屏到世界级产线
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崛起
深圳湾体育中心“门面”海之门外立面,白天看似安装了一块通透玻璃,采光与赛事都如常运行。夜晚,这块“玻璃”便化身巨型3D悬浮屏,视觉效果拉满。这块由洲明科技打造的2500平方米超大规模全息透明屏,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全息屏项目。
“这块屏的厚度仅2mm,比1元硬币还薄,其感官通透度超90%,熄屏时可以实现‘隐形’的效果。”洲明科技体育BU国内副总经理李季介绍,全息透明屏高亮度低功耗,在户外体育场可以实现在白天太阳直射的情况下,也能让观众看清内容。
除此之外,洲明科技还为十五运会超20个场馆提供全场景、一站式的光显解决方案,涵盖LED显示屏、LED照明、控制系统等。“多元的赛场环境、多样的显示与照明需求,为我们带来了订单的增长和展示与检验的平台,也会带动整个产业后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李季说。
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巨型户外大屏循环播放十五运会主题裸眼3D宣传视频。这里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
该屏幕运营管理方负责人介绍,传统裸眼3D制作门槛高、周期长、成本高,导致内容供给不足、重复率高。4K花园自主研发了完整的“AI+8K+裸眼3D”制作系统与流程体系,不仅将制作效率提升60%,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更在画面精度和出屏效果上实现双重突破。
在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广东显示产业的雄厚实力正集中展现。从面板制造、芯片研发到整机组装、内容制作,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力,为十五运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TCL华星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简称“t8项目”)正加速建设,成为这一产业实力的最新注脚。
“t8项目是全球第一条规模化量产的G8.6代印刷OLED产线,是中国显示企业首次在高世代AMOLED领域具备超越式技术引领与市场主导潜力,将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突破点。”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信心满满。
从网红大屏到世界级产线,折射的是广东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系统性崛起。目前,广东已创建广州、惠州、中山、深圳4个省级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区,形成了以4K/8K超高清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作为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广东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整体营收已于2024年突破9000亿元,正向万亿级目标冲刺。与此同时,广东正推动从内容生产、终端显示到传输标准的全链条优化升级,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视听生态。
“四梁八柱”筑起根基
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11月初,小鹏汽车在科技日上披露,预计明年实现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人形机器人和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三大产品线的量产。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的定位升级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新兴产业握着广东现代产业体系通向未来的钥匙。
集群聚力,广东制造正呈现出积厚成势、加快跃升的新气象——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扩量提质,新兴产业加速聚链成群,未来产业前瞻落子。各类产业集群架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如今,广东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出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覆盖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等关键领域。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此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共同锻造出广东制造坚韧而先进的“钢筋铁骨”,持续擦亮“广东造”的金字招牌。
“四梁八柱”如何根基稳健、承载云天?抓住科技创新,就是抓住了产业跃升的“决定性变量”。
“我们花了四五年的时间,终于把触觉传感器价格打下来了。前年到1万元,去年是3000元,今年1月份的时候是1200元。在今年8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们发售的新品直接是199元起。”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聂相如说。
触觉传感器,被称为智能认知与信息交互产业的基石,也被我国列为与光刻机、芯片并列的关键“卡脖子”技术之一。5年前,触觉传感器还是国内技术“无人区”,单片零售价一度超10万元。如今,作为机器人“感知世界的双手”,触觉传感技术正迈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拐点。
向高攀登,广东大力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等重大工程,力争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科学仪器、医疗器械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越来越多“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正快速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累计建设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全国第一;高端手术机器人、射频芯片、QLED样机等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今年已吸纳超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跨越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未知前夜”,广东每一步都走得稳健。
向“转”发力,广东正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汇成茂密“产业之林”
在深圳大学城及其周边,一条位于阳台山与塘朗山之间的天然走廊,正悄然崛起为“机器人谷”。这里汇聚了越疆科技、速腾聚创、优必选等机器人产业链上市企业,肯綮科技、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行业细分龙头,以及智平方、帕西尼科技等一批充满活力的初创公司。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在此深度融合,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充满创新动能的产业生态圈。
“在‘机器人谷’,十几分钟就可以见到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当面把各自的需求说清楚。”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认为,机器人产业有望成长为规模达数十万亿甚至百万亿级的巨型产业,它的生态系统会非常庞大。“机器人谷”正提供了这样产业链上下游的合力。
从企业微观生态的集聚,到区域创新能量的喷发,面向未来,广东正以系统性布局和生态化思维,将这片生机勃勃的“产业之林”培育得更加茂密、更具韧性。
为夯实创新生态根基,广东正全面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力争打造50家科技领军企业、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
不久前,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广东共有691家企业入围,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创历史新高,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潜力。
“成立仅3年,我们便实现了消费级AR眼镜市场占有率35%的突破。”入选新一批“小巨人”的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CEO李宏伟注意到,广东已集聚人工智能与AR领域企业超千家,数量全国第一,形成“硬件研发+算法创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更广阔的图景正在展开。瞄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正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既有“顶天立地”的链主企业引领方向,也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通过“大手牵小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创共赢。
TCL、比亚迪、亿纬锂能等“链主”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兴建海外工厂,形成企业“链式出海”新样板;华为向海外市场输出面向5G的eLTE-DSA解决方案,与泰国政府共建“数字曼谷”;大疆等企业参与全球首个无人机载荷接口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智能硬件标准全球化……从产业链到技术标准,从产能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标准引领,广东企业正以前瞻视野,打造“中国智造”的全球新图景。
在这片不断生长的“产业之林”中,每一棵“企业之树”都将获得阳光、雨露与共生网络的支持。当创新机制持续完善、生态循环日益畅通,广东必将以更强大的产业集群势能,在全球产业版图中赢得更高坐标、更大话语权。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