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家智能工厂,勾勒湾区制造的“三个新变化”|数说大湾区
发布时间:2025-11-24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解码粤港澳,数说大湾区,本期的关键数是90家。

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最新发布的2025年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全省共有90家智能工厂入选。

我们梳理这份名单后发现,它勾勒出了三个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发现一:智能工厂让生活品质更高级

在90家工厂中,有20家与民生领域直接相关,占比22%。这意味着,一批我们熟悉的品牌生产线,正借助智能化改造焕发新生。无论是调味品、药品,还是家具、电器,都能在这份名单中找到代表企业。

例如,以前一瓶酱油要靠“闻”和“看”,如今,这份经验被AI和传感技术数字化,上千个温度、湿度、发酵参数24小时实时监控、微调,让每一瓶酱油都保持纯正风味、稳定如一。

在中药生产中,“全链路智化”工厂能追踪到每一个环节——从原料种植、加工、生产到销售,让每一粒药片来源清晰、安全有保障。

在汽车制造车间,小鹏汽车、一汽大众佛山基地等代表工厂,通过数据驱动的质量检测与自动协同系统,让每一辆汽车都能在设计、组装、测试中实现精准匹配。

智能工厂不是制造“黑科技”,而是用更智能的方式,让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有品质。

从一瓶酱油到一辆汽车,“高品质生活”正从概念变成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现实。

发现二:产业链更完整,智能覆盖全环节

从行业结构来看,广东的智能制造几乎覆盖了整个制造业的“全链条”。

第一层,上游智造——共有28家,占31%。它们专注“打基础”,涉及芯片、特种胶水、新材料、模具、电气设备等关键环节,是制造业的“智造地基”。

第二层,中游智造——共有49家,占54%。数量最多,是产业链的主力军,负责将材料部件集成为整机产品,如汽车、手机、家具、电器等。

第三层,下游终端——共有13家,占15%。直接面向消费者,产品直达生活,是在商场就能买到的最终消费品。

从命名特征来看,有超过35家工厂的名字包含“全流程”“全链路”“全要素”,占比接近40%。

这意味着智能制造正在从“设备自动化”,迈向“系统协同化”。

发现三:智能制造版图更广,带动全省协同升级

从空间分布上看,这90家智能工厂分布在11个地市,呈现明显集聚效应。

核心集聚区——广州、佛山、东莞三市共54家,占60%,构成智能制造的“黄金三角”。

创新扩散带——珠海、惠州、中山共23家,占26%,成为广东智能制造的新增长极。

协同升级区——江门、肇庆共13家,虽数量不多,但代表性强——如华润水泥等项目,是区域制造业转型的标杆样本。

广东的智能制造正从珠三角的“点状突破”,走向“带状联动”与“全域协同”。

与此同时,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的研发团队正与这些工厂共建联合实验室,将前沿论文写在大湾区的智能产线上。

智能化,正在成为带动大湾区制造业整体跃升的重要力量。

这份名单,不只是荣誉榜,更是一份湾区制造的“智造样本”。

从生活消费到产业链条,从核心城市到区域协同,大湾区的智能工厂正以数据为语言、以算法为工具,让“制造湾区”,加速进化为真正的“智造湾区”。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