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对权力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发布时间:2022-07-19 来源:人民日报

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领导干部:“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正考父官拜上卿,依然对权力保持敬畏之心,“偻”“伛”“俯”三个动词,生动展现出他的谦虚低调和清正谨慎。党员、干部当深刻领会这个典故的内涵,对权力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慎终如始,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首先要正确看待权力。这是干部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要想明白的根本问题,是从政为官的“必修课”。须知,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党组织托付的。战争时期,有西方记者问毛泽东同志:“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他回答说:“人民给的。如果不是人民给的,还有谁给呢?”领导干部唯有清楚地知道权力从何处来,才能明白权力当用到何处,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现实中,极少数领导干部把权力当作贪腐敛财的工具,或借手中权力作威作福、进行利益交换,等等,都是权力观扭曲异化的结果。

要让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公权姓公,绝不能私用。明白这个道理,权力才不致被滥用。焦裕禄同志不让儿子打着自己的旗号“看白戏”,并研究制定了“干部十不准”,给权力套上“紧箍”。王瑛同志为官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公共权力,是人民群众让我们保管的,我们只是一个保管员。”……因为敬畏、所以慎重,他们干干净净为官、清清白白做人,当好人民的公仆。相反,那些视权力为个人“囊中物”,热衷弄权、动辄越权,以权谋私、突破底线的干部,最终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险,难逃倾覆的命运。

归根到底在于用好权力造福人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权力只有拿来为民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女儿曾问他:“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他以“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精神埋头苦干,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永远地活在了群众心中。领导干部只有为民用好权、服好务,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