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论丛 | 推动香山文化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01 来源:中山+

中山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近日提出,要大力推动香山文化繁荣发展。2002年11月4日《中山日报》就有篇评论文章提到“香山文化”概念,文章标题为《香山文化与郑观应的知和行》,当时正值香山建县850周年。2022年,中山、珠海、澳门三地广泛开展庆祝香山建县87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香山文化深入人心。香山文化不仅是珠江口西岸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而且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作为香山文化的发源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应当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推动香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时间维度上,香山原本是先秦时期《尚书·禹贡》所记载的“扬州之南裔,百粤海屿地”。唐至德二年(757年),朝廷设文顺乡香山镇,唐代进士郑愚在《泛石岐海》中写道“渔浦扬来笛,鸿逵翼去舟”,说明当时香山已经是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海上福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县后,社会逐步稳定,教育持续发展。到了明代,出现了以黄瑜、黄畿、黄佐为代表的书香世家,明代大儒黄佐不仅编纂了《广东通志》《广西通志》以及现存最早的《香山县志》,而且在莲峰山下承买官地,立义田,以身作则推行乡礼。近代以后,香山更是名人辈出,孙中山、郑观应、杨殷、苏兆征等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我们一代代人继承着先贤志士的精神,走过了八百多年的峥嵘历史。

在空间维度上,香山文化融会了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精神特质。五千多年前的伶仃洋上,香山先民向海而生,在沙丘遗址上留下了海洋文明的印记。中原大地风云激荡的时期,和谐稳定的岭南香山为迁移者提供了安居乐业的家园。近代以来工业革命蓬勃发展,香山人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中开眼看世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孙中山先生率先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郑观应率先提出了“实业救国”的理念,容闳开创了留学报国的先河。马应彪、郭乐、郭泉等人在海外学习了商业经营管理的经验,积极报效祖国,成为中国百货业的先驱。超百万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长期以来支持家乡建设,推动香山文化在祖国和世界上落地生根。

在价值维度上,香山文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领域也充分展现了爱国爱乡、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涵。与孙中山先生志同道合的音乐家萧友梅,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写下了一系列以爱国救亡为题材的歌曲。粤乐宗师吕文成创作的《平湖秋月》《步步高》奏响中华大地。漫画大师方成的作品饮誉海内外,他在给《香山报》写的一篇专稿《中山人》中,抒发了其对家乡炽热的情怀:“倘若人人都以身为中山人为荣,并以当之无愧自勉,中山腾飞会更起劲的。”容国团获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男子百米纪录,沙溪篮球队勇夺全国首届“村BA”冠军。这些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出香山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

我们要担负起推动香山文化繁荣发展的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香山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并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香山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赓续香山文脉,奋力书写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应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高水平规划、高效率推进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作,以项目化改造提升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最大程度集聚人才、文旅和现代服务业资源,打造良好的社会生态、商业业态和文化生态,并通过旧城改造、岐江新城建设为这座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再次注入生机和活力,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这两块金字招牌。

二是增强历史自觉,深度挖掘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应把孙中山研究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孙中山故居片区和孙中山史迹径,学习弘扬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依托纪录片讲好近代“香山故事”,塑造伟人故里城市名片。

三是擦亮文化品牌,精心打造多功能文化服务阵地。香山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根脉。应把香山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树立香山文化新品牌。今年,“书香中山”微信公众号、“中山读书月”系列活动荣获国家级奖项,板芙镇里溪村“香山书房”入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应依托香山书房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香山名人馆、萧友梅音乐馆建设,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博爱慈善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推进香山古驿道、岐澳古道建设,打造海内外交流互动的新时代香山“文化丝路”。

(作者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