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
发布时间:2025-07-25 来源:中山+

中山结合市情实际,以“香山少年”品牌为载体突出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精心打造《香山少年报》、香山文化频道等阵地,线上线下开展“文脉越千年 少年游香山”公益研学、“香山少年讲书人”等实践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明德修身、崇学尚行,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夯实做强。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至关重要。这既关乎到未成年人个体的成长发展,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可以看出来,中山倾力打造的“香山少年”工作品牌,核心理念是将思想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并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出来——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意味着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触及青少年的内心。中山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成年人的日常教育中。通过中小学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一方面从理想信念层面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和实践延伸上下足功夫。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可以让青少年能够在更多实际场景中体验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这种教育方式既拓展了思政课的教学维度,又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事实上,思想道德建设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外化于行”同样不可忽视。中山通过打造“香山少年”品牌,建设香山书院和五育融合传播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了实践和展示自我平台。这些实体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是让青少年将内在道德修养外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场所。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青少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中山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更延伸到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