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镜头
秋风起 禾虫肥
发布时间:2023-11-06 来源:中山日报


   10月31日凌晨2点多,吴玉成开始收第一网。


   第一网收获了10斤左右的禾虫,吴玉成(右)与哥哥吴玉其(左)一起非常小心地整理刚捕获上来的禾虫。


   神湾禾虫外表呈青黄色。


   一年轻女孩现场生吃禾虫。


   10月30日晚上11点50分,吴玉成在高处查看禾虫滩潮水情况。


   10月31日凌晨1点多,在另外一个捕捞点,吴玉其在观察和等待收网时机。


   吴玉成用最轻的力道“起笼”,打开网兜,让禾虫轻轻滑入早已准备好的双层筐中。


   一位自媒体人员(左)在拍摄刚捕捞上来的禾虫,对收获感到满意的吴玉成也掏出手机,边录视频边发朋友圈。


   晒好的禾虫干可以用来煲汤。


   西江水、山水与海水形成的咸淡水交汇区,成为盛产禾虫之地,拥有禾虫滩涂近4000亩。图为神湾海港村一处禾虫田的航拍图。

10月30日,农历九月十六,正值秋季,河涌水涨漫入稻田,无数生长在稻底的肥美丰腴禾虫浮游起来,又随潮落流出稻田和河涌。

晚上11点50分,神湾镇磨刀门水道大排西涌口处的50亩寂静的禾虫滩上,一簇由头灯射出的光圈,在漆黑的水草间左右探寻。戴头灯的,是40多岁的土生土长神湾镇海港村村民吴玉成。他正在寻找的,是大自然的馈赠——禾虫。

禾虫学名疣吻沙蚕,又被称为“水中软黄金”,喜欢栖身于咸淡水交汇的滩涂、稻田或水草的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草根等为食物。禾虫依靠天然繁殖产出,天气、潮汐和水质都会影响禾虫生长和成熟,水质稍有轻微污染都不能生存,因此一直被视为生态环境的“风向标”。

吴玉成打小跟着爷爷、父亲捕捉禾虫,拥有30多年“装禾虫”的经验。近十多年来,他开了以烹饪禾虫为特色的饭店,承包了300多亩禾虫滩。每到禾虫季,就是他和家人最忙碌的时候。禾虫产量最多的一晚上,吴玉成一家可以捕捉到3000多斤禾虫。

10月31日零点后,禾虫滩的水面下开始慢慢有禾虫游动,凌晨1时许,越来越多肥美丰腴的禾虫快速上下浮游,场面壮观。凌晨2时许,观察到正在退潮,水位已下降到合适位置后,吴玉成走向水中的小栈道,双手轻轻来回拉动白天放置好的网兜的牵绳,感受到手中重量后非常高兴:“这一网大概有10斤,超出预期。”

禾虫十分娇嫩,稍微用力就容易“爆浆”。吴玉成小心翼翼地“起笼”,打开网兜,让禾虫轻轻滑入早已准备好的筐中。这个筐分为两层,第一层的洞口大小正好适合禾虫钻过,滑入放有清水的下一层,杂质则被留在了第一层。

“大家看看,10月31日,坐标7号灯塔,第一筐的禾虫,有图有真相。”对收获感到满意的吴玉成掏出手机,录好视频后发朋友圈,接着守候下一网。

记者 王帆 明剑 余兆宇 盖刘宝 通讯员 朱明辉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