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有”服务促发展,今年创新更贴心——中山火炬高新区人才服务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0 来源:中山国际人才港火炬开发区服务中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战略背景下,中山火炬高新区以“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为工作导向,高标准完善“中山国际人才港火炬开发区服务中心”(下称“火炬人才港”)阵地建设,通过打造“有队伍、有品牌、有资源、有平台、有资金、有特色”的“六有”服务体系,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服务举措,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安下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打造“六有”体系,激活人才生态新动能

一、“有队伍”强支撑,构建服务网络

优化完善“镇街人才工作者+人才管家+人才运营官+全球引才顾问”四级服务体系,组建近70人的专业化人才服务团队,服务覆盖“引进—培育—服务”全生命周期,为人才提供人岗适配、政策解读、津贴申领、公寓申请、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支持,上半年累计服务人才10296人次。

二、“有品牌”塑形象,扩大区域影响力

打造“1+4”品牌矩阵,以人才服务理念为工作核心出发点,推出“创享荟”“智享荟”“乐享荟”“融享荟”四大品牌活动。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AI智能应用、专精特新小企业培育等时代发展脉搏,以及关注人才生活需求,累计开展专题训练营、技术对接会、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近30场次,覆盖重点企业超300家,服务人才近2000人次,构建起贯穿人才职业发展全周期的支持体系,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生态。同时构建省、市、区三级宣传矩阵,通过主流媒体报道、政务新媒体传播、园区平台推广等多渠道实现同步发声。据统计,多场品牌活动线上关注度突破5000人次,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传播效应。

图为中山火炬人才“智享荟”——“数智赋能·她创未来”精英培训活动

图为中山火炬人才“智享荟”——人力资源培训之新晋升员工的人才梯队建设与管理活动

三、“有资源”促联动,提升服务能级

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联动资源网络,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优势互补的人才服务新格局。2025年举办“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广东中山”活动,组织10位专家为19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承办“留创导师湾区行”活动,以导师帮扶提升广东省留创园服务团队工作效能;承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中山分会场),推动政企共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承办2025年海外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中山行,促进15位海外高端人才与本地产业深度对接。

图为“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广东中山”活动、“留创导师湾区行”活动启动仪式

四、“有平台”强融合,推动产才协同

构建“引育—创新—服务—资源”全链条体系,重点赋能中国中山留创园、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长理院等三大重点平台,促成澳门籍专家叶绿芝团队等项目与中国中山留创园对接,同时协助美籍华人材料学专家入职并组建实验室。与法务、金融、医疗等近10家专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拓展服务内容;依托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搭建跨区域人才交流通道。深化“深中协同·联合孵化”品牌联盟,扩展至13家孵培机构,打造中山首个海创资源协同平台,汇聚9家专业服务机构,推动人才向“新”而聚、向“新”而育。

图为全国海创资源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签约仪式

五、“有资金”破难题,强化金融赋能

用好市、区人才政策、中山留创园扶持措施等政策资源,联合粤科金融、华盈投资、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构建覆盖“投资、孵化、融资、信贷”四位一体的人才创新创业金融生态。通过推出“人才金融服务包”等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提高创业成功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例如,为区内某光电企业台胞团队提供信用贷款、融资担保等专属服务,提升人才项目融资可获得性。

六、“有特色”织网络,细化服务层次

联动职能部门、区属产业集团公司、社区打造“基础保障+专业支撑+特色服务”三维服务架构,从宜居宜业宜游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今年上半年以来,聚焦人才引进、政策落地、资源对接等关键环节,联合相关单位开展走访调研,累计服务人才企业79家次,提供政策解读、项目对接、生活配套等精准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发展难题,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开设“人才服务”微信公众号专栏,设置“人才资讯、品牌活动、火炬英才说、人才管家服务”四大特色板块,全方位展现中山火炬高新区人才服务成效。

图为中山火炬高新区“人才服务”宣传专栏

图为在青春助力“百千万”“智汇”火炬新力量活动上开展人才政策宣传

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创新举措,让服务更贴心

“没想到在这里办理永久居留证能这么顺利!”来自苏丹的外籍博士后近日在火炬人才港陪同下提交所有申请手续后,由衷地向人才管家点赞致谢。这位学者原本因签证即将到期、其国家局势动荡,加之语言不通和程序陌生几乎要放弃申请。关键时刻,火炬人才港的“管家团队”不仅提供了专业的翻译支持,还主动联络中国大使馆完成身份核验,以最高效能协助其完成关键程序申报。

这正是中山火炬高新区参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火炬人才港把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作为服务的“头等大事”,创新人才诉求管理机制,构建“全时响应、精准对接、闭环管理”的服务体系,真正让人才办事“无阻碍”、创业“无忧虑”、生活“无困扰”,以贴心、暖心服务不断增强人才的认同度、幸福感和融入感,让人才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一、“延时+预约”双轨并行,人才服务“全天在线”

聚焦人才“上班没空办、下班无处办”的痛点,创新推出“延时+预约”双轨服务模式。服务时间实现“三个覆盖”:每周二、四延长至19:00解决“下班急办”需求;周六全天开放(9:00-12:00、14:00-17:00)满足周末办事需求;工作日8:30-19:00全时段预约实现“错峰办理”,服务内容涵盖人才政策咨询、津贴申请、公共服务等高频事项。“终于不用请假办落户了!”张小姐长期因工作繁忙无法办理落户手续,购房计划一再搁置。通过火炬人才港的延时服务,她在下班后顺利完成材料提交。人才管家为其量身定制“先入户后办证”方案,全程指导材料准备,并开通快速审核通道,最终帮助张小姐成功落户人才集体户,圆了购房梦。

图为中山国际人才港火炬开发区服务中心办公场址

二、“人才管家”微信直达,服务响应“零时差”

推行“中山火炬高新区人才管家”微信服务平台,通过“三个精准”实现服务升级:一是精准对接,人才扫码即可获得“一对一”专属服务。二是精准推送,主动提醒项目申报节点、政策兑现时限等关键信息。三是精准保障,建立“30分钟快速响应+24小时解决方案”机制。平台同步提供申报模板、流程指南等实用工具,形成“咨询—办理—跟踪”全流程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人才服务“指尖可达”。近日,高层次人才王教授通过平台提出紧急医疗需求后,人才管家迅速联动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为其开通专属绿色通道,大幅缩短就诊等待时间,高效满足健康保障需求。这一“零时差”响应案例,生动体现了平台“急人才之所急”的服务温度。

图为“中山火炬高新区人才管家”二维码

三、“诉求闭环”机制发力,问题解决“全周期”

构建人才诉求“问需—跟进—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推动人才服务向“主动问需”“及时响应”“高效落实”转变。通过线上信息收集、线下走访调研双渠道精准收集诉求,做到即时响应、当天反馈、限时办结,确保人才关切“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某企业负责人感慨:“提出对接专业行业协会需求到解决问题仅用24小时,这样的‘火炬速度’让我们倍感暖心。”闭环机制让人才真切感受到“诉求有回应、问题有解决、服务有温度”的优质体验。

图为走访火炬高新区重点人才企业收集服务诉求

正是这些饱含温度的服务创新,勾勒出中山火炬高新区人才服务的动人画卷。在这里,每一项服务举措都精准回应人才关切问题,让人才真切感受到“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发展有保障”的“火炬特色”,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在这片热土上真切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有凤来仪,非梧不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下,中山火炬高新区构建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态圈,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能级,书写着“近悦远来”的新篇章,让人才与城市的每一次互动,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赵伟

Shape1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