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深中通道“流量密码”,这个村解锁沉浸式体验玩法
发布时间:2025-07-09 来源:中山+

小暑后二日,稻田在阳光下晒得金黄。记者7月9日从南朗街道崖口村获悉,深中通道开通后的第二个暑期,“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搭乘“大桥经济”的顺风车,通过提升人居环境,给崖口村的农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量。

崖口村今年已完成11次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推进农房风貌改善,持续迎接深中通道流量的大考。

打造沉浸式体验农村的玩法

“这里很像我的家乡,有家的感觉,我看到很多人都来这里打卡,尤其是这些稻田,很有大自然的味道。”来自火炬开发区的游客唐女士说。

崖口村“海鲜一条街”的“棠记海鲜”餐厅,是唐女士造访的打卡地之一。有员工在店里工作18年,见证餐厅生意随环境变化逐渐兴旺起来。“有很多深圳游客来这边消费。‘百千万工程’实施后,我们的农路扩宽了,海边又扩建了道路,比以前好了很多。尤其是今年暑假的客流量增长了近30%。”棠记海鲜餐厅老板黄锦棠表示。

棠记海鲜餐厅师傅正在捞海鲜。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百千万工程”实施后,环境改造的成果在各大业态上得到了反映。“‘百千万工程’以来,崖口村通过流量打造各个业态,带动了村中民宿、村咖、集装箱街、煲仔饭街、海鲜街,东堤夜市等一批景观,还利用稻田景观打造观赏农业。”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向记者介绍。

在崖口村记者看到,不时有游客骑着从村中租的自行车观光,体验穿越乡村的快乐。“我们通过第三波‘流量密码’打造了沉浸式体验农村的玩法。在传统农业上,也通过了天然富硒认证,把崖口大米由原来的两块多一斤卖到二十块一斤,增加了农民收入。”谭锦鹍说。

青年回乡创业加入打造美食美景

田边摆着休闲台凳,稻田气息携咖啡香气迎来送往。“开业六个月收回了成本,比我预计的快半年。从去年到今年,客流量在工作日增加了10%-20%,周末可能增加30%,稻田花海盛开之后,客流量一下子就涨了50%以上。当然希望崖口村多办些文旅活动利于我们经济增收。”Matata咖啡馆老板李建乐说。

崖口Matata coffee。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记者获悉,李建乐曾从事服装行业,看到家乡发展有了起色,夫妻二人决定一起回村开店。近几年,李建乐还有几位朋友在崖口村集装箱街、海边等地创业,同学也在隔壁开了村。现在,站在咖啡机前制作饮品,他每天抬眼就能看到家乡的稻田。“以前从早上干到晚上十一二点,现在开店比打工收入多,也有很多朋友。”李建乐说。

村咖内氛围感满满。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村咖”爆火的背后,是这样一组数据:崖口村村道和稻田边逐渐发展起村咖约20家,每年营收超1000万元。崖口村通过支持培育18个集装箱店,东堤摊位“零租金”等方式,做优做强超6公里的“美食经济带”,2024年吸引游客约580万人次。

村容改善了,游客增多了,又在家门口就业,李建乐看到了更多的希望。“环境好,身体好,心灵也好。”李建乐感叹。

集体持续焕新乡村风貌富口袋

年轻人回乡开村咖,是崖口村集体出力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缩影。“现在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有170多人。‘百千万工程’以来,我们村不讲就业率,都讲创业率,村中年轻人不再‘躺平’‘摆烂’。村容村貌在村民的‘百千万工程’各项行动参与下得到很大的提升,不怕出现‘村干部在干、村民在看’的局面。”谭锦鹍说。

今年以来,崖口村还与相关单位结对,制定“入镇下村”提质行动项目清单共计7项,助推崖口村在乡村绿化、民生实事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完成4项。同时,崖口村完成“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推进农房风貌提升,联合市发改局、翠亨建工、驻村工作组联合开展11次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排查房屋892间,已整改农房129间,清理公共空间55处,清理“四类空间”4处,累计参与793人次,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崖口村新貌。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谭锦鹍表示,未来,村集体有计划深入实施农房风貌提升。在节假日需求火爆情景下,民宿价格最高2000元一晚仍是一房难求。村中计划将始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崖口村工业区厂房改造为融合青创园、民宿、工作室等用途,重新发包提高村集体收入。“我们在稻田中间搭建了工地,往后通过提升民宿的档次与文化氛围,对村中民宿起带动作用。”

以暑期文旅与深中通道开通为契机,崖口村正贯彻实施“百千万工程”,凝聚多方发展合力,强化统筹推进力度,激荡“源头活水”,充分释放人气流量对服务业的拉动效应。

见习生 周昊 记者 何腾江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赵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