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东区街道竹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院变身“露天音乐厅”,一场别开生面的“竹”梦音乐节在此上演,这场活动藏着社区治理的“多重密码”,展现了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的活力与温度。
密码一:党群阵地“变形记”,从“服务柜台”到“共生平台”
“过去居民办事才来党群中心,现在这里成了大家的‘第二客厅’!”居民李阿姨笑着说。社区以音乐节为契机,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近邻”服务平台,这场音乐节正是竹苑社区推进“党群服务阵地提质行动”的缩影。
△现场设有社区党委为您服务等公益摊位,向居民宣传全国知识产权知识、垃圾分类、预防登革热、扫黑除恶等知识
△“竹”梦合伙人进驻党群服务阵地开展成人书法班、银龄声乐课
密码二:音乐节里的“治理方程式”
舞台上,精彩表演阵阵掌声;舞台下,创业集市热闹非凡,这场活动解锁党群服务"新玩法"。
“反诈脱口秀×政策宣讲”:警察同志把刷单诈骗套路与反诈知识编成“段子”,现场笑声中学习反诈知识。
“文艺展演×项目孵化”:家门口的邻里舞台,熟悉的邻居变身"民星"精彩献艺,此次还有“竹梦合伙人”项目成果亮相,共同唱响邻里情。
“集市摊位×自我造血”:活动现场设置的特色创业集市成为人气聚集地,手工艺品展销、本地特色小吃品尝、亲子家庭欢乐打卡,串联起社区的烟火气。本次现场摊位收入的10%捐入社区慈善基金,用于社区公益项目。
密码三:进阶之路从“输血”到“造血”
在“金点子项目”展区,收集了“竹”梦合伙人关于社区运营的创新提案,提供了社区运营新逻辑。
“竹梦青年”在摄影公益课学以致用,摄影作品生动记录了居民生活的美好瞬间。
这场没有专业乐团加持的音乐节,恰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解——当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合伙人”,社区资源便如活水般源源不断。竹苑社区用实践证明,最好的舞台永远生长在邻里共治的土壤之中。
◆编辑:李靖◆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