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片区•南区 | 积极融入“十里画廊”建设,中山詹园10月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0%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中山+

10月25日下午,中山詹园的青瓦飞檐间飘来悠扬的旋律,演礼台前早已坐满了观众。一场以“畅游十里画廊 唱响侨乡村歌”为主题的2025中山市村歌・金色大地音乐会南区街道选拔赛正在这座古典园林中热烈上演。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中山詹园景区积极谋变,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融入中山南区“十里画廊”建设。据统计,国庆黄金周后,中山詹园景区仍保持着火热人气,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

2025中山市村歌・金色大地音乐会南区街道选拔赛现场。记者 高倩荷 摄

中山詹园今年10月

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0%

今年8月,市委主要领导来到中山詹园调研,寄语中山南区用好北溪河生态资源,做好水文化、水娱乐、水经济文章,精心谋划主题龙舟赛、山水服装秀等特色项目,打造“十里画廊”,不断提升景区的品牌影响力。一段时间以来,南区街道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任务,将“十里画廊”项目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落实。

在中山詹园举行的“十里画廊”迎中秋赛龙夺锦展演。(资料图片)记者 明剑 

当前,中山南区“十里画廊”农文旅融合项目正以中山詹园为核心枢纽,串联曹边—北台精品旅游路线、北溪河畔、慈恩里民宿集群全面发力,初步实现了沿线各节点客流消费“双爆发”。

地处“十里画廊”的舞台C位,中山詹园景区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可谓“开足马力”,日均揽客近万人。这座岭南最大私家庭院再次以“孝文化”为核心内容,持续创新体验项目,非遗展演、古风市集每日轮番上演,原创“孝羊羊”IP展与打卡集章项目等成为亲子家庭的必玩项目。“园林能满足老人闲情,非遗手工能留住孩子,全家都能找到乐趣。”来自深圳的陈先生坦言,以往家庭出游总难平衡需求,而詹园真正实现老少皆宜。

“十里画廊”迎中秋赛龙夺锦展演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观看。(资料图片)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国庆黄金周后,村歌比赛、水上体验等一系列的文旅活动让中山詹园景区再次出圈,10月份文旅热度持续,每个周末都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据悉,为持续优化游客体验,中山詹园景区还在积极规划,继续打造更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将发展重心与“十里画廊”项目深度融合,旨在打造一个集园林艺术、水岸风情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新标杆。

与此同时,中山詹园的火爆迅速转化为全域动能。南区乘势而上,依托“十里画廊”规划推出“住宿+活动联票”“餐饮+文创兑换”等组合优惠,詹园的文创消费、曹边的烟火集市、慈恩里的特色餐饮实现了“多向奔赴”。游客从詹园出发,步行即可解锁古村民俗、河畔夜景与乡野美食,感受“串珠成链”的空间魅力。据悉,今年国庆期间曹边村单日客流突破了1万人。附近的民宿负责人透露:“假期客房预订率100%,八成游客是冲着‘水岸共舞’的独特体验来的。”水岸经济的魅力可见一斑。

高水平打造“十里画廊”项目

确保年底前动工

“‘十里画廊’是一个中山南区一个较大的区域性项目,中山詹园的改造提升是其中重要一环。我们将积极配合政府工作部署与项目实体化落地进程,稳步推进各项优化与运营工作,确保将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的游客体验。”面对持续向好的市场态势,中山詹园景区负责人表示将乘势而上,初步计划营造出“水岸联动”的梦幻视觉效果。白日,倒影如画;夜晚,光影交织,使静态的园林景观转变为昼夜皆宜的动态艺术长廊,为摄影爱好者与寻求浪漫体验的游客创造全新看点。该负责人表示,中山詹园景区主动融入“十里画廊”项目,是其迈出从单一园林观光向综合性文旅目的地转型的关键一步,为游客呈现一个更具魅力与活力的岭南名园。

中山南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补充说,当前,南区街道党工委正以“一把手工程”力度狠抓“十里画廊”规划建设,明确作为今年“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重要抓手、重点项目,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专项工作组,下设规划设计、基础建设、生态治理、项目招引、文体赛事、资金保障6个小组,明确党工委会议“一周一调度”机制,集中力量推动“十里画廊”生态旅游带由概念走向实体。

其中,第一期建设主要围绕亲水码头、桥下空间、桥体风貌、亲水碧道四类工程项目,谋划江畔营地码头、树涌码头、北台桥节点风貌、西线桥下空间、中环路桥下空间、芙中路桥下空间、北台曹边亲水碧道、曹边情人岛8个节点项目,全力推动年底前动工建设,确保“十里画廊”初具雏形,确保南区街道“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

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曾珺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