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五桂山街道:源头治水下足“绣花功夫”
发布时间:2024-05-09 来源:中山+

五桂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1.2%,素有中山“绿核”及“市肺”美誉。4月30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3年度中山市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结果,五桂山街道获得优秀等次。此外,在2023年水环境质量考核中,五桂山街道的排名也稳居全市第一。

我们水质本就在全市第一梯队,如何做到更好更出色,只能在源头上下足‘绣花功夫’。”5月8日下午,五桂山街道水务事务中心主任张子浩接受采访时介绍,自全市吹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号角以来,五桂山街道因地制宜,通过从源头着手,完善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提升水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时,催生水清岸绿的美丽经济。


环境优美的和平村。 记者 易承乐 摄

从源头着手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和平村位于五桂山自然生态核心保护区,是南桥村下面的自然村。村子依山傍水而建,环抱在一片青葱的竹林和翠绿的古树中。村子虽然美得像世外桃源,但住在这里30多户的村民也有不少烦恼——原本的污水处理站老旧,不仅处理能力有限还发出恼人噪声。村民古嘉胜坦言:“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噪声尤其明显,走过污水处理站也有异味。”

因此,旧污水处理站的升级改造迫在眉睫。去年8月,南桥和平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正式动工修建。历经差不多8个月的时间,该工程于今年4月正式验收投入使用。


南桥和平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 记者  易承乐  摄

走进和平村村口,就能看到一座蓝色的污水处理站临河而建,四周已用栏杆围护,周边铺设的植草砖也形成了小广场,在美化周边环境的同时,还为村民增加停车场地。张子浩介绍,新修建的污水处理站不仅进行了防噪处理,污水处理能力也由之前的20吨/天提升至现在的50吨/天,长远计划则可实现150吨/天,周边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南桥和平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能力由之前的20吨/天提升至现在的50吨/天。 记者 易承乐  摄

南桥和平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只是五桂山治水工程的缩影。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五桂山街道共计建设污水管网长度17.28公里,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站5座。张子浩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五桂山的饮用水水源,五桂山街道还充分利用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推动饮用水水源地工程建设,增设电子哨位8个、高空视频监控6个、隔离网895米等基础设施,全力守好中山“水缸子”。

一村一策
全心做好治污民心工程

数据显示,五桂山辖区内有21个大大小小的水库,其中有10个水库约20平方公里,被划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至关重要。

“虽是一项民生工程,但并不是所有村民都能理解,部分环保意识不强的村民,认为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放,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张子浩介绍,五桂山街道有41个自然村,辖区涵盖5万人,农村污水要实现源头治理,需要全部接管到户,不仅工程难度增加,还需极度细致沟通协商以获得村民配合。

南桥村工作人员古志恒也坦言:“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也是许多农村小型工程难以推进的共病。”古志恒以南桥和平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为例,虽然村两委收到村民反映旧污水处理站老旧的问题,但当他们拿出方案新建污水处理站时,也并非那么容易。古志恒说,基于村子农文旅发展现实需要,他们从环境变好,带来游客游玩,引来文旅项目进驻,最终实现村民租赁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双提高等角度,多次入户宣传讲解,最终赢得了和平村村民的理解,将村口原本种植香蕉地拿来修建污水处理站。


南桥和平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排污口。   记者  易承乐 摄

“每个自然村情况都不一样,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村一策的方式逐步推进工程建设。”张子浩说,例如南桥村不仅地处偏远,还存在地质情况复杂、距离污水厂较远、改造难度高等问题。为此,施工团队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建设模式的新路子, 在完成农污支管到户工程后,将污水分别收集至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中,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此外,对于村民的各种疑问,他们在逐一细致解决的同时,也认真采纳村民的合理建议。古志恒指着污水处理站周边的绿植说,这些小树也是在村民的建议下种植的,现在已经抽枝发芽。

治理成效显著
水清岸绿催生美丽经济

眼下,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都是高频词。五桂山林水相依的自然风光,也一度催生了马溪、旗溪、和平等不少“网红村”,每逢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不少城里人都携家带口,在此觅一清闲之地放松身心。沿着和平村的小路行走,竹林掩映的乡间小路上,也能碰到不少前来骑行的人。

为进一步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五桂山也不断发力,结合水污染治理、绿美河涌等重点工作,打造沿河碧带。2021年以来,五桂山街道累计拆除涉河违建近1000平方米,投入1620万元建设两岸碧带,长度累计达2.3公里。其中,龙石村“一条美丽河道”北坑河生态碧带将沿线山水生态资源串联,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新招牌”。

“沿河碧带的打造,能将五桂山分散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为村子聚集更多人气。”张子浩透露,辖区长命水涌经过两年的未达标水体治理和半年的暗涵整治、雨污分流治理,实现了水清岸绿的沿河碧带景观,并借此打造了“烟火长命水”美食街。由于滨河景观与商圈、集市的多元融合,该集市开业一周就吸引客流量达12万人次,由此催生出了红红火火的“水美夜经济”,周边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了治水成效带来的多方利好。

记者 陈雪琴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