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构筑了“布局合理、群众便利、出户可及”的文明实践阵地新格局
大榕树下开讲堂 小舞台上传党音
发布时间:2024-04-10 来源:中山日报


  4月2日,黄圃镇永平社区新基西街公园榕树旁开展“榕树传习所”活动。记者 黄艺杰 摄

基层理论宣讲如何更接地气?在黄圃镇,一棵榕树、一组桌凳,构成了基层理论宣讲的新阵地——“榕树传习所”。这是黄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的项目之一。该中心整合黄圃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设施共管、活动共办”,建成16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4月2日,由市文明办主办的2024年“龙腾伶仃洋 文明新中山”——文明实践观察团采风活动走进黄圃镇,感受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果与实践路径,感受群众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

■榕树下宣讲,构建形成“1+5+8”理论宣讲模式

当天,黄圃镇永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黄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永平社区新基西街公园榕树旁开展“榕树传习所”活动,街坊坐在榕树下的凳子上,与宣讲导师互动。

家住附近,70岁的吴伯是土生土长的黄圃人。他介绍,村里人常会到榕树下乘凉聊天,刚好有活动,他们就一起参加。因永平社区老年人较多,极易成为“养老诈骗”的目标,因此当天的宣讲活动将反诈相关内容挪进“课堂”,现场给群众派发上百份反诈宣传单。

永平社区党委副书记吴子良介绍,在榕树下进行的宣讲活动,有着属于它的专属名词“榕树传习所”,每月举办两到三次。宣讲人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村民娓娓道来。同时会根据群众的反馈调整宣讲内容,宣讲群众关心的事、城市发展的大事等。

面对立意较大的宣讲内容时,“榕树传习所”会用看得见、摸得着、已经实现的事,作为例子来与群众分享交流。“把宣讲活动从室内搬到榕树下,通过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宣讲方式,能够让宣讲走近群众、走进寻常百姓家。”吴子良说。

永平社区榕树下的宣讲,是黄圃镇“榕树传习所”的一个缩影。据悉,黄圃镇建立镇党委统一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协调,各党组织分工负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宣讲工作格局,构建形成“1+5+8”理论宣讲模式,以“一核心,多支点”,以点带面的形式打造黄圃镇“榕树传习所”宣讲品牌。全镇16个村(社区)持续巩固“榕树传习所”宣讲品牌,对党的理论进行针对性宣讲,持续加强理论阐释。

“榕树传习所”宣讲平台整合现机关、巾帼、村(社区)、“两新”、工会、青年、教育、文艺8大宣讲团,主要组织开展宣讲工作、文稿写作、宣讲宣传、队伍建设。受众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生、企业员工、新业态从业人员,力求实现全覆盖。针对不同的群体,在大榕树下、四小园、田间地头、弄堂小院、工厂园区、社区广场等生产生活一线宣讲场所开展宣讲活动。

■活动突出黄圃地域文化特色,广受群众喜爱

刘英是“榕树传习所”培养的宣讲能人之一,她来自黄圃镇青年少年活动中心,主要负责文艺宣讲。在黄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舞蹈室里,刘英和一群舞蹈爱好者正在排练新舞蹈。她介绍,每次免费的艺术培训活动一经发出,名额就被一抢而空。“我的学生全都是家庭主妇,她们在这里不仅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还主动请缨担当黄圃镇文艺轻骑兵,为街坊展才艺、送文艺。”刘英说。

作为全国文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圃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非遗传承、中国舞蹈、拉丁舞、诗歌朗诵、手工制作等各类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洪泽文介绍,在2023年,黄圃镇共组织“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你点我送 共享文化”进乡村活动、“电影下乡”、中山市文化馆“三进”活动儿童剧专场演出等文艺演出200多场,参与2023年第十六届《春之季歌》中山市群众美术、书画作品展,组织《讴歌新时代——中山市摄影展》《“趁墟”——黄圃三六九墟市习俗图片展》等展览共38场。此外,还结合黄圃飘色、腊味等地域文化特色,举办了“三月三”黄圃五古坊飘色巡游等大型活动,参与群众超10万人次。

目前,黄圃镇16个村(社区)都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筑了“布局合理、群众便利、出户可及”的文明实践阵地新格局。黄圃镇党委委员李华军表示,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常态化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讲宣传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有了阵地,要更好服务群众,服务的内容一定要丰富多彩,结合黄圃镇特色,根据群众所需制定相应内容活动。”李华军说。

记者 江慎诺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