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镇能量”·古镇 | 古镇两所中学新食堂同日启用 2800师生告别课桌就餐
发布时间:2025-11-18 来源:中山+

“再也不用在作业本旁边吃午饭了!新食堂的套餐能自己选,口味新鲜又好吃!”11月18日中午,中山市古镇镇曹步初级中学初三学生陈汉名捧着餐盘,在宽敞明亮的新食堂里笑意盈盈。当日,作为古镇镇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点民生项目,曹步初级中学和海洲初级中学新建食堂同步揭牌启用,2800余名师生自此告别长期在教室就餐的历史,迎来舒适便捷的就餐新体验。

两所中学食堂同步落成揭牌

当天上午11时30分,曹步初级中学和海洲初级中学的校园里洋溢着喜庆氛围,两所学校的食堂落成启用仪式同步举行。古镇镇党委书记薛治国,镇长黄贤龙,镇人大主席黄凯等镇领导,退休老干部、慈善捐款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分头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暖心时刻。

曹步初级中学食堂项目落成揭牌仪式现场。记者 卢兴江 摄

在仪式现场简洁而庄重,随着新食堂入口边红色的揭牌绸布徐徐拉开,“中山慈善万人行捐建公益项目”中山市古镇镇慈善万人行捐建公益项目”两块牌匾渐露出来。据介绍,两所食堂均为地上三层结构,总建筑面积近 8000平方米,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其中一、二楼为专用用餐区,共设置约2400个餐位,可满足两校师生同时就餐需求;三楼则创新设置多功能厅,配备舞台及体育场地,兼顾集会、文体活动等多种用途,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不仅要让师生吃得好,还要让食堂成为校园多功能服务的重要载体。”镇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11月18日,海洲初级中学同学们开始在新食堂就餐。古镇宣办供图 

仪式上,薛治国书记动情地说:“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就餐环境是他们好好学习、快高成长的基础。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食堂的建筑品质,更要聚焦饭菜质量,也请家长们多提宝贵意见。这是慈善万人行的第一批成果,未来我们还要持续补齐教育短板,让更多孩子受益。”

与会代表现场化身“陪餐员”

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曹步初级中学的学生们有序步入新食堂,明亮的就餐区域、崭新的餐桌椅、整洁的取餐窗口让人眼前一亮。首餐饭菜如何?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期待。记者凑上前发现,10元一份的套餐涵盖萝卜焖牛腩、三丝炒肉丝、炒菜心,加2元可品尝豉汁蒸生鱼柳特色菜。而免费提供的水果、例汤以及可无限续加的米饭和配菜,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营养与食量需求。

当日,古镇党委书记薛治国与同学们边吃边聊。记者 卢兴江 摄

古镇镇长黄贤龙与学生、家长同坐一桌,体验饭菜味道,收集意见和建议。古镇宣办 供图

就餐时,薛治国排队打餐后果断与学生们同坐一桌,边吃边亲切询问:“饭菜味道怎么样?环境还习惯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面对这位“特殊同桌”,同学们纷纷敞开心扉,直言“饭菜比以前好吃多了”“环境特别舒适”。

“以前配送餐在教室吃,吃完后很久教室都有饭菜味,送餐阿姨也很辛苦。”海洲初级中学初二学生张胜楠说,现在有了新食堂,菜品选择多了,就餐体验也大幅提升。

一名同学打了一份10元套餐后,准备回到座位就餐。记者 卢兴江 摄

在曹步初级中学新食堂,家长代表林少耿在体验后欣慰不已:“我家两个孩子都在这里读书,以前最担心他们吃得不好、不卫生,今天看了食堂环境、尝了饭菜,彻底放心了。”

新食堂用“慈善万人行”捐款

两座新食堂的顺利启用,离不开“慈善万人行”凝聚的爱心力量。项目总投入近4500万元,全额来源于近两年古镇镇慈善万人行活动筹集的善款,是该镇将慈善资金精准投入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项目于今年3月动工,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像搭积木一样高效施工,不仅缩短了20%的工期,还减少了施工扬尘对教学环境的影响,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建设。“不是有了钱就能解决问题,项目推进过程中,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反复协调,才让这件民生实事快速落地。”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钱都用在了刀刃上!”谢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谢伟是古镇镇慈善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市松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捐款代表,看到善款切实发挥作用,内心满是喜悦:“今年‘慈善万人行’时,公司和我个人共计捐了40多万元,今天看到孩子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就餐,知道钱用在了刀刃上、用在了最有价值的事业上,非常开心。”

【出品】西部片区新闻联络处(古镇、横栏、大涌、沙溪)

西部片区新闻联络处 记者 卢兴江 夏亮红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