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不到一星期时间,港口镇56岁农户黄间开就要迎来稻谷丰收,200亩的稻田预计湿谷亩产900多斤,比往年每亩产量增长400来斤,增长幅度达80%。绿油油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黄间开忙活在地里,也看到了今后美好生活的一个具象化寄托。“今年引入供销社稻田耕作指导服务,不仅增长增收有保障,而且种地起来也更加省心,计划晚造将委托供销社开展水稻全程种植托管服务。”黄间开笑着说。

黄间开。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忙活大半年“颗粒无收”
母子俩一度心情低落
黄间开这位走南闯北,干过不少工作,最多2013年时曾带着200人一起干房地产绿化项目的女汉子,三年前响应政策号召,来到港口镇石特社区,毅然决然地承包下这200亩的复耕土地,开辟了农业赛道。“这块地原本是种草皮的。“2023年,黄间开以1500元每亩一年的价格,将200亩土地承租了下来。
随后便开始对这块地进行改造,土地不够平,就开着推土机把它弄平。排水不便利,便再用机器挖排水沟。农忙的时候要雇人在插秧机后补种禾苗。“最忙的时候我们从早上七点,一直忙碌到晚上七八点。”黄间开的儿子李永洪描述了当时的忙碌场景,在地里平整土地、拔去杂草、放水、排水,整整12小时都辛勤耕耘在这片土地上。

200亩稻田,承载着黄间开的希冀。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也许是缺乏大面积种植的经验,也许是缺乏科学种植的意识,2024年黄间开好不容易将200亩土地改造成匹配种植稻谷的情况,心心念念盼望着年底的收成,能将前期的投入收回来一点。但噩耗传来——2024年下半年200亩土地因复耕地泥质、肥力、寒露风、台风等因素,导致稻谷失收了,预计造成直接损失30万元。“没办法,经验不足,30万元当做涨经验了。”黄间开用云淡风轻的话语一笔带过,多年来各类项目的锤炼,令她练就了强大的抗压能力。李永洪透露:“当时受到不小打击,年底没有收成,但是地租、人工、肥料、种子这些都投入了,还是会有落差。”
种地变得更省心
乐享供销系统服务
生活还得继续,母子俩人整顿好心情又重新出发。“要不试试一块一块的,分开管水?”给出这个建议的是中山供销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业务主管黄嘉鸿,他在进行农技推广、科普的过程中,针对黄间开租赁的200亩稻田给出了建设性意见。黄嘉鸿同时指出,类似情况的复耕地,即之前种草皮现在种稻谷,一开始都会遇到肥力欠缺的情况,因为每次的草皮收割也带走一层表面生长土,土壤会相对贫瘠。“我们会建议在耕种前,翻土时下一定量的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后期根据水稻生长态势增减肥料用量,必要时补充微量元素叶面肥等。”黄嘉鸿补充介绍道。

黄间开与供销社工作人员在田边查看水稻长势。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原来还能这样干?黄间开母子俩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大门。按照科学的种植方式,每日蹲守农田,母子俩也明显感觉到苗种逐日茁壮成长,开花、抽穗、沉淀。爱好记录生活的黄间开,平时就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分享稻苗成长的喜悦,现在又多了一个分享好去处——“供销社的好伙伴们”。“云姐,你看我这稻谷长得多好。”“现在稻谷什么价格呀,肥料什么价格呀?”港口供销社负责人黄少云总是收到黄间开的私信,被她字里行间分享的快乐情绪所感染。
“从事农业工作本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不仅风吹日晒,而且看天吃饭。”黄少云说,为了贯彻落实供销社为农宗旨,她通过联动当地农业部门、中山供销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依托供销系统资源,为农户提供从选种、耕种、收成、销售一条龙的服务。“农户自己找收谷商,对方可能会各种原因压价,我们供销社还是按照市场行情去收购稻谷,价格公开透明。”黄少云走到田间地头,眼瞅着沉甸甸的稻谷即将收成,便开始盘算起下周联动收谷企业过来收谷。黄嘉鸿过来提供农技服务指导时,也开始联络比对多家收谷商,确保以农户能够接受的价格完成稻谷收购。
有了托管服务后,黄间开现在感觉到种地越来越省心了,每天上午6点到地里看一眼,便可以去忙碌其他项目。“想不到种地还能这样省心,感觉之后还能再承租多100亩地。”黄间开眉开眼笑地说道。
记者 李鑫 见习生 周昊 通讯员 王红宾
◆编辑:李靖◆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