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深中共读,同庆华诞!百名职工共赴“海上阅读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09-24 来源:中山工会

为充分展现中山推进“深中一体化”成果,共同畅想“大桥经济”下湾区发展新格局,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到来之际,9月23日,“深中共读·同庆华诞”阅读分享会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举行,劳模代表、市直机关干部职工、深中通道建设者以及深圳、中山两地产业工人代表、网络达人等1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由市总工会、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联合主办。通过阅读分享会与主题采风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序幕、开卷、逐浪、潮涌、尾声”五大主题篇章,带来歌曲、阅读分享、散文朗诵、情景对话、大合唱等11个高质量节目,让广大职工在阅读中理解深中通道,在参观采风中讲好“深中一体化”故事,争做中山建设者和奋斗者。

图片1.png

活动特别邀请深中通道建设者来到现场,以《跨越伶仃洋-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一书里的精彩章节作为切入点,生动再现了深中通道从蓝图到现实的历程以及背后的奋斗故事。

图片2.png

深中通道建设者、中交一航局华南工程有限公司沉管测量专家锁旭宏动情地表示:“今天再次回到西人工岛,不禁让我想起最初的挑战。我们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试验,创造了一年安装9节沉管的‘中国速度’,并实现了连续7节管节高精度对接的‘中国精度’。回想起和成千上万名建设者一起熬夜奋战、抗击台风、抢抓工期的日子,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看到今天的成就,我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图片3.png

在情景对话《穿越书海的双城共鸣》中,深中两地的一线产业工人、职工代表、城市规划师以及网络名人从产业、生活、文化、传播等多个维度,激荡思维、畅想未来,共话双城奋斗故事。

鸿利达集团于1988年在深圳市设立国内第一个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塑胶和液态硅橡胶模具设计、制造及精密组件成型和加工业务。2013年,鸿利达启动新工厂建设计划,并将目光投向空间更加广阔的珠江口西岸。经过多轮多地考察,最终选择将新厂区落户在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这也是鸿利达在深圳以外的第一个生产新基地。鸿利达精密装备(中山)有限公司行政管理中心经理张中阳表示:“自落户中山以来,我们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包容。通过融合深圳的研发优势与中山的制造基础,我们有效实现了资源互补,逐步形成深中合作特色。这种深度融合不仅为员工带来便利,更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作为网络达人、深圳市自媒体协会理事颜琛经常用镜头记录深中两地的变化,他表示:“深中通道开通一年多来,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我留意到相关话题已有上百万人次参与,曝光量上百亿次,产生现象级的传播。未来,希望深中两地协会共同努力,多开展深中打卡攻略、citywalk、吃喝玩乐推荐等活动,推动双城生活融合,将两地的资源分享给更多居民和大湾区群众。”

图片4.png

活动上,来自中山的全国、省、市劳模代表上台,结合自身岗位经历,向祖国致以诚挚而深情的告白,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山市技师学院正高级讲师梁嘉伟表示:“今天能在这个象征深中融合的伟大工程前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意义非凡。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在深圳和中山都设立了工作室,积极推动两地教育交流与人才共育。这座桥连通的不仅是地理,更是机遇与未来。”

图片5.png

活动现场还开展“深中通道的百种读法”主题采风,资深短视频导师现场分享《用光影阅读一座城》,带领职工掌握用镜头阅读城市、记录时代的实用技巧,大家在采风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深中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的战略价值与意义。

撰稿:卢志芬、桂慧心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