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家附近有基孔肯雅热病例,应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西区发布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严重的关节疼痛(甚至可能导致行动不便)、皮疹和肌肉痛。需要了解的是,此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唯一的传播媒介是蚊子。

当邻居确诊,意味着您周边的蚊虫可能已携带病毒。您的立即行动,是保护家人的第一道防线,5大核心措施筑牢家庭防护墙。1.清积水=断蚊源,让病毒“无繁殖之地”

1.伊蚊最爱在小型清净积水中产卵,今天就动手排查:

清空花盆底盘、水桶、废弃轮胎、饮料瓶等所有容器积水;

翻倒阳台、院落的闲置物品,避免雨后存积水;

疏通排水沟、雨水口,防止堵塞形成“死水潭”。

2. 个人防护做到位,不让蚊子“有机可乘”

伊蚊白天叮咬活跃(尤其清晨、傍晚),防护需全天在线:

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务必使用蚊帐(物理防护最安全);

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涂抹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蚊液,重点涂抹手臂、腿部等部位。

3. 配合流调灭蚊,是责任更是“自我保护”

若社区或疾控人员上门开展蚊媒监测、环境消杀或健康问询,请务必积极配合:

如实告知近期活动轨迹、蚊虫接触情况;

协助清理公共区域积水,不推诿、不拒绝专业防控措施。

您的配合,能快速切断社区传播链,保护自己也保护邻里!

4. 紧盯家人健康,有症状“早发现早就医”

密切观察家人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

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自行用药;

主动告知医生“邻居确诊基孔肯雅热”的情况,帮助医生快速精准诊断。

5. 警惕社区风险,你的行动影响整个小区

反面案例:某市一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后,疾控人员发现顶楼住户用瓶罐种菜积水严重,但该居民拒不配合清理。结果两周内,该楼栋接连出现5例关联病例,形成聚集性疫情。

正面案例:另一小区在首例病例后,居民积极配合清理积水,甚至主动清除了隔壁空置房阳台的积水隐患。疫情得到快速控制,未发生二代传播。

温馨提示:一处积水,可能危及四邻;一次配合,能护全社区平安。防蚊灭蚊没有“旁观者”,每一次动手清理、每一次积极配合,都是在为家人和邻里的健康加分!转发给身边人,共同筑牢社区防护网。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