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频道
引入文创咖啡店!南朗冲口村盘活“闲置资产”,打开“流量入口”
发布时间:2025-07-08 来源:中山+

背靠金黄稻田,将“闲置资产”盘活,引入“咖啡+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让农文旅产业全面发展。记者7月7日走进南朗街道冲口村,发现一家由本土返乡青年团队打造的文创咖啡店——“冲咖啡”试业。

“冲咖啡”是冲口村盘活闲置资源、激活文化基因、吸引人才返乡的突破口。记者获悉,从一家咖啡店的落地,到生态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的全面铺开,冲口村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赋能、人才筑基、文化铸魂”的鲜活样本。

冲口村村貌。通讯员供图

15处“闲置资产”
成为农文旅“流量入口”

冲口村的转型始于对闲置资源的系统性重构。今年3月,冲口村与逸晋(广东)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晋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对村内15处闲置物业和土地进行连片开发,首期项目“冲咖啡”的落地,标志着这一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冲咖啡”选址于冲口牌坊旁的稻田边,以“米乳咖啡”为主打核心产品,将本地大米磨浆与咖啡融合,既保留咖啡的醇香,又增添稻米的清甜,打造出具有地域标签的产品。这种“土特产+新消费”的创意,不仅让传统农产品实现高附加值转化,更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将冲口村的田园风光与文化符号推向都市消费圈。

“冲咖啡”以“米乳咖啡”为主打核心产品。 通讯员供图

咖啡店的成功运营验证了“微改造、精运营”的可行性。根据规划,逸晋公司下一步将盘活石板街上的心一书室、凤仪书室等多处历史建筑、闲置地块,打造集餐饮、文创、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形成“餐饮消费-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的完整产业链。

青年返乡
与本土力量培育的双轮驱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与激活本土文化能人同样重要。记者了解到,咖啡店的主理人胡卓权,也是朗昇文化的总经理和创意总监,从事设计、策划领域工作多年,胡卓权到乡村创业并非偶然。

“冲咖啡”员工正在制作咖啡。 通讯员供图

自2019年起,胡卓权带领朗昇文化团队深度参与南朗街道非遗活化,为华照木龙、翠亨大道文化街美化、开渔节等项目进行策划和设计,将传统民俗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产品、地标打卡点以及品牌活动。

在“冲咖啡”中,胡卓权延续了这一思路:店内陈列的南朗文创产品、作家村作品集、村史照片墙,既是消费场景,也是文化展示窗口,连店里的卡通形象都取自村民的面孔与故事。

胡卓权站在稻田边的露台上,指着远处连片的古建筑群说,“冲口村有咏春拳、有作家村,但这些文化符号过去只是‘躺’在展柜里。我想用一杯咖啡、一个空间,让它们‘活’起来,我希望这里不仅仅是一家咖啡店,更是展现冲口村文化的驿站。”

开设“青少年写作工坊”
挖掘文化价值

咖啡店里还设置了一个“作家角”,既可以提供给作家们采风创作的空间,还可以作为“乡村创意孵化器”——开设“青少年写作工坊”,由驻村作家指导本地学生用文学视角记录家乡变迁,构建起“创意人才-文化产品-消费群体”的良性互动。

目前,店里新聘请的咖啡师很多都是返乡的就业青年,从“端盘子”到“设计菜单”,从“学拉花”到“带研学课”,他们不仅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能学习本领。人才是根,文化是叶。胡卓权说,“当年轻人愿意为家乡文化骄傲,当老人愿意把故事传给下一代,这片土地就永远有生机。”

“冲咖啡”店里陈列的南朗文创产品、作家村作品集、村史照片墙。通讯员供图

胡卓权表示,接下来,“冲咖啡”将持续深入挖掘冲口村的文化价值、田园风光以及传统美食,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全力打造一个集知识学习、实践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研学基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何泳岚 梁俊邦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赵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