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三心”提“三力” 奋力建功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2-03-16 来源:中山日报

陈卫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青年干部应当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中青年干部要有担当和斗争精神,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塑造中青年干部担当和斗争精神的高度重视。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同志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塑造广大中青年干部的担当和斗争精神,以“三心”聚“三力”打造中山担当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干事担事,是青年干部的职责所在。青年干部应当主动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从以下三方面去理解践行担当和斗争精神,勇挑重担、苦干实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书写时代答卷。

首先,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青年干部应当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工作中坚守无私的品格和展现无畏的勇气。无私的品格是要求青年干部应当具有公心:以对事业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来谋划和推动工作,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百姓心为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青年干部应当放下面子、丢掉架子、扑下身子,不计个人得失,远离舒适区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一线去,积极主动干事创业。无畏的勇气是要求青年干部要有责任心:自觉唤醒“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觉悟,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真抓碰硬,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展现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豪情壮志。此外,青年干部还需要具有恒心: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始终保持知重负重的坚韧毅力。对长期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当前,中山发展正经历滚石上山、爬坡越坎的阶段,广大青年干部应当主动请缨,身赴基层一线,积极投身水污染治理、破解土地瓶颈攻坚战等重大工作,建功立业、无怨无悔,而不能碌碌无为,愧对机遇、愧对年华。

其次,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身在基层一线的青年干部应当明白“比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责任心”这个道理。青年干部担起应当担当的责任并非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而应当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实践,具体而言有三层意蕴:一是切实提高学习力。青年干部要重视学习,虚心学习,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切实提高担当和斗争的本领,提升履职的能力;二是切实提高决策力。青年干部要明确本职工作的重点,找准工作的突破口,要主动谋划,凝心聚力做好研究谋划及决策,知道面临什么问题,如何突围,未来怎么干。“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途远”。三是切实提高执行力。业绩都是干出来的,只有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青年干部一定要提高执行力,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在面对当前中山发展所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时,广大青年干部应当“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以对中山这片土地负责、对中山老百姓负责的高度自觉,以对历史、 当下和未来负责的担当和勇气来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

再次,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需要有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观,要有为了成就大局牺牲小我的格局。“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道理。”青年干部应该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当前中山发展的大局就是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作出“一个大战略、两大攻坚战、一篇大文章、五大工程、一个坚强保证”的工作部署。这是中山突围和扭转整个局面的关键。广大青年干部应当自觉增强公心、责任心、恒心,提高学习力、决策力、执行力,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抓落实,让党代会的谋划部署从“纸上”落到“地上”,要以超常的付出,以“舍我其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苦干实干拼命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主动担当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