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做新时代有担当年轻干部
发布时间:2022-03-18 来源:中山日报

周耕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的重要讲话看,“理想信念坚定”成为他对年轻干部的首要要求。成长在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受教育程度高、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今我们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的年轻干部更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时刻保持清醒,才能在自我成长和干事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使命。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道,“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在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惧流血牺牲,靠的就是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而今天,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确保年轻干部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勇挑重担,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可以保持党员本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此外,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才能把讲政治转化为内在主动,才能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是伟大事业传承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已经明确,但它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更是强调,“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年轻干部只有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才不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才不会“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才不会“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缴械投降”。年轻干部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担负起伟大事业传承的重托。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是年轻干部服务于民的思想前提。理想信念问题看起来高高在上,但说到底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纵观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就在于始终将理想信念践行为人民服务。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道:“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这需要年轻干部意识到,理想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也只有在为人民服务中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人生才能得到升华。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贵在知信行的统一。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年轻干部要清楚地认识到,正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高举马克思主义,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年轻干部也只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性的认知、认同上,才能真知、真信,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风浪考验面前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始终做政治上可靠的人。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是年轻干部恒常的修炼要求。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练、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一方面,党的最高理想实现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不可因当下取得可喜的成就而淡化最高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年轻干部的成长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磨炼,为此,年轻干部更要不断学习、不断自觉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持续不断地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推进。

年轻干部只有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才能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作者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