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体系性要求
发布时间:2022-04-12 来源:南方日报

邓线平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文化高质量发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关注广东的文化建设,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守护好精神家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2020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为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文化高质量发展有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延续性。文化体现社会和个体价值认同,它在延续中发展。没有延续,就没有价值认同。文化发展是不断增强价值认同的过程。通过延续,展现民族或地方独特优良文化特性。在延续中,传统与现代得以统一。二是外溢性。高质量文化发展,既是纵向发展过程,也是横向扩展过程。横向上文化通过对外展现普及性和可接受性而不断向外扩展,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才显出文化发展的高质量。三是服务性。文化既要对外扩展,也要对内服务。通过对内服务,拓展文化的内部空间。服务性体现为对内文化供给的普及性和可接受性。四是凝聚性。高质量文化发展要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既要有个体认同,还要有普遍的社会认同。既要展示对内的普遍性,又要展示对外的独特性和异质性。

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在于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两者存在机制上的不同,经济发展主要以效率衡量,文化发展以内在满足衡量。经济发展以外在物质增长衡量,文化发展以内在价值认同衡量。文化发展途径包括载体发展、行为发展和价值发展。在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协调情况下,经济发展通常挤压文化载体,中断文化联系和萎缩文化空间。过于强调经济增长、忽视文化高质量发展时,文化发展表现为碎片化和空间压缩,生存于经济发展的缝隙中。

加强文化高质量发展体系性要求的涵义

文化发展的体系性要求,可以有效消弥文化碎片化和发展空间压缩,与高质量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加强文化高质量发展体系性要求有三方面涵义:一是横向上加强文化各部门联系。不同文化发展表现出异质性,加强文化横向联系,可以突出文化整体功能一体性。文化横向联系,既有文化发展单元之间的联系,也有各地域文化联系等。二是纵向发展上体现延续性。文化发展的纵向延续,既有各单元、各部门的纵向延续,也有整体性和公共文化的纵向延续。既有近现代的文化延续,也有远古历史的文化延续。通过纵向延续,展现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性和长远生命力。三是文化发展上拓展可及性。文化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在人们的普遍认同上,体现在对文化权益保护、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上。通过文化发展的可及性,内部形成文化发展的有机统一,形成以公共文化统摄个体文化需求,以个体促进公共文化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文化高质量发展局面。

加强文化高质量发展体系性要求的对策

通过加强文化高质量发展体系性要求,构建既发展有力又形成一体,且广泛普及、体系庞大的高质量文化发展体系。

以体系性要求,扩展文化发展的外溢性。文化对外扩展,意味着被外部接受和认同。体系性发展在加强文化内部联系的同时,也加强了内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表现为载体传播、行为传播和价值传播。有些最先被外部接受,有些逐步被外部接受,有些暂时不被外部接受。通过文化体系性发展,让最先被外部接受的文化起到引介作用,增加文化发展的整体外溢性。

以体系性要求,提高文化发展的服务性。通过加强文化内部联系,可以让民众更方便地享受各种文化服务,提高民众对不同文化的欣赏水平,增强民众的文化获得感。

以体系性要求,增强文化发展的凝聚性。不同区域文化,既有独特的一面,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通过体系性要求,可以加强不同区域的凝聚。不同阶层群体,有不同的文化偏好,通过体系性要求,可以加强不同阶层的凝聚。不同行业群体,有不同的专业文化需求,通过体系性要求,可以加强不同行业的凝聚。

以体系性要求,促进文化发展的协调性。文化与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板块,具有不同的发展特性。它们之间形成整体上的相互促进和联系。通过体系性要求,加强文化与经济的整体平衡和协调;通过体系性要求,可以分别加强文化与经济的内部协调性;文化与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通过体系性要求,加强文化与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

(原载《南方日报》,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