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正值春运第一天,经过中山市救助管理站与广西贺州市救助管理站、贺州市昭平县救助管理站的联合接力,16岁就离家行走“江湖”的七旬老人终于回到阔别50多年的故乡。多年未回家,老人早已没有了家的观念,也从不敢想象有一日会回到家乡。
无家可归,无奈向政府求助
2024年12月26日15时许,中山市坦洲镇康泰派出所接群众举报称,在坦洲行政服务中心发现一名疑似走失老人。经了解,该老人自称名叫刘某才,广西梧州市河东镇人,1943年出生,未结婚,无儿无女。工作人员将其送到中山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当天,这名老人因在出租屋被房东拒租,便到行政服务中心求助,说自己没钱继续租房、没钱看病,希望政府能帮他把病治好。”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说。
老人入站时,身穿黑色风衣、黑色裤子,头戴蓝色老人帽,脚穿黑色布鞋,衣着整齐。老人除全身有点抖外,脸色红润,头脑相对清晰,能够说出自己的姓名、家乡以及过往经历。“老人自述名叫刘某才,家乡在广西梧州市河东区,记得周边有梧州汽车总站和鸳江码头,离开家后不知道家里还有谁,几十年来分别在桂林、中山、肇庆、梧州游荡度过,前期靠卖凉茶为生,后来以帮人家开凉茶处方等为生。近年来年纪大了,因住院两次花光了积蓄。”工作人员说。
身世成谜,长年漂泊异乡
老人初到救助站有防避心理,一提到回家就反感。向他搭话也爱理不理的,回答也是答非所问。工作人员根据他的口音排除广西梧州河东口音,只能说明他曾经在广西梧州河东生活过。从他的口音分析,老人老家更像是广西梧州藤县或广西贺州昭平一带。工作人员对老人细心照料,每天找他搭话,了解到他爱喝茶、喜欢人家找他写凉茶处方和带他到医院检查身体。慢慢地,老人放下了疑心,开始信任工作人员,精神状态一天天变好。
老人对于凉茶处方的话题特别感兴趣,一聊就聊个不停,每见一个工作人员都叫过去聊。工作人员对老人的话半信半疑,按老人的话说他是一个“老游荡”,行走江湖几十年。问他叫什么名时,他会说叫刘某才;问他哪里人,他会说广西梧州;问他具体的信息,他会说不知道;问他父母叫什么名,他会说不记得了……工作人员从他的思维逻辑等分析,很大程度上是不想说真话,或有什么隐情。
2024年12月30日,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其2008年曾留下过指纹及人像。经指纹比对,其信息显示名叫刘某才,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人,但经当地查实刘某才已经于2020年4月死亡,确定其一直冒用刘某才的个人信息。通过利用其2008年留下的人像进行比对,确认其信息均与广西贺州的刘某怀的相似度极高。经过多轮大数据分析及函发当地,最终确认老人系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木格乡进源村四好组的刘某怀,家中还有个弟弟、侄子等亲人。
挂念亲人,开心愉快返乡
今年1月14日一大早,知道就要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老人家主动要求洗澡换衣。经过一番打理后,他与工作人员握手话别,高兴地踏上了返乡之路。从一个不爱搭话,不想回家,只想把病治好的老人,到一个见人就聊天、见人就感谢,盼望早点回家的老人,当中体现了工作人员的努力与付出。
◆编辑:李靖◆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