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保救护 >> 正文
普法宣传|带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
发布时间:2022-06-13 来源:中山市救助管理站

《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早颁布于1991年,中间经过了2006年、2020年的两次修订,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

一、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1、什么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享有哪些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具体如下:

(1)生存权

包括生命安全权和生活保障权。大多数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生存状态,但也有个别父母严重侵犯儿童的生存权。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构成犯罪的、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溺婴及弃婴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发展权

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其主旨是要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精神、道德、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3)受保护权

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每一个儿童将得到平等对待;保护儿童一切人身权利及关于处于危机、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脱离家庭的儿童保护。对怎样保护儿童,我们还缺少明确的认识,常常无意识地造成对儿童权利的忽略和侵犯。如对儿童照料不周,对儿童进行有辱人格的惩罚,让孩子承担过重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利用、剥削儿童,这些都是没有尊重儿童的权利。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六大保护”

家长朋友们,看到满满的干货后,我们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聊一聊,现有未保法的亮点,以及怎样做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呢?

1、社会保护篇

《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护篇开篇第一条就写明:“全社会应当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表明了未成年人的保护依靠的不仅仅是家庭、学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亮点1:确立强制报告制度

情景:小伟在游戏机娱乐场所被社会人员打伤,游戏机娱乐场所负责人以小伟未成年,报警会娱乐场所会被处罚,选择置之不理。

分析:做法错误,《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总则中确立了强制报告制度,这一制度凝聚了社会合力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是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机关等部门报告。

这项制度是为了解决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发现难的问题。如果相关人员、单位在发现未成年人遭遇侵害线索却不报告,将要承担不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法律责任。

亮点2:实行入职查询制度

情景:某地区政府要求本地培训机构、学校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禁止招录有性侵害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

分析:做法正确,《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社会保护中规定了入职查询制度,规定了培训机构、学校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禁止招录有性侵害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这是把潜在的‘大灰狼’拒之门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身边大人”的伤害。

2、网络保护篇

亮点:网络保护进入直播打赏

情景:小伟在网上注册了账号,观看了直播,进行了金额打赏。

分析: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现在平台不仅要退钱,还可以举报平台让它受处罚。未保法规定,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服务直播时,要符合真实身份认证和父母同意这样两个条件。

游戏沉迷也是如此,网络游戏不仅要经过特殊批准,而且要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时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否则依旧要罚。所以玩游戏的同学应该能发现,现在很多游戏开始身份验证了,而且是未成年人的也会在连续玩一段时间后强制下线。《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3、政府保护篇

亮点:国家承担临时监护职责

情景:小伟在出生后几个月大,被母亲与人交易卖到其他省份,经过公安机关营救后,转到当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行临时监护。

分析:“政府保护”一章中关于国家监护制度的7条内容都是新增加的,其中5条规定国家要承担临时监护职责、进行长期监护的情形和具体承担方式,其中就包括因突发事件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责任或平时怠于履行监护责任时,政府应进行临时监护;以及监护人找不到或丧失监护能力时,民政应对未成年人进行长期监护,从而真正做到家庭监护为基础、国家监护为兜底。

4、司法保护篇:

亮点:抚养问题尊重子女意见

情景:小伟父母在人民法院进行离婚案件诉讼,双方认为子女谁抚养的问题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

分析: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尊重已满八周岁未成年子女的真实意愿,根据双方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依法处理。

5、家庭保护篇

亮点1:未满8岁小孩不能独自在家。

情景:我今年六岁了,爸爸平时下班晚,妈妈去买菜的时候都让我一个人先在家玩。

分析:这样做是不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亮点2:儿童安全座椅首次入法

情景:平时我爸爸开车的时候,我都是妈妈抱着坐的,根本用不到安全座椅。

分析:这是不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排除引发触电、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亮点3:禁止放任、唆使未成年人饮酒

情景: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亲戚说我是大孩子了,让我也喝点酒。

分析:吸烟、饮酒有害未成年人身体健康,《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

亮点4:科学使用电子产品

情景: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安静一会就给我看手机和ipad。

分析:这一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亮点5:教育子女不得使用暴力

情景:我一犯错爸爸妈妈就打我。

分析:暴力教育不可取!这一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这一条例。

亮点6:正确履行监护职责

情景:爸爸妈妈不陪我,只顾自己玩手机、看电视。

分析: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监护幼儿期间,放任自由,不管不问,造成幼儿心理缺失、行为不当、发生安全事故等不良后果。《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和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6、学校保护篇

情景1:小伟今年4年级,老师因为他的成绩常年在年级倒数,拖了全班的平均分,因此上课时要求他在教室站立,在课后留堂抄写作业。

分析: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哦!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二十九条学校应当关心、爱护未成年学生,不得因家庭、身体、心理、学习能力等情况歧视学生。对家庭困难、身心有障碍的学生,应当提供关爱;对行为异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帮助。

情景2:期末考试即将来临,老师在家长会上建议学生家长到指定书店购买复习资料。

分析:老师的做法不对哦!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学校、幼儿园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为未成年人提供有偿课程辅导。

情景3:小伟在学校遭遇了同学欺凌,把情况给老师报告之后,老师劝他要维护同学友谊,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分析:老师这样试图隐瞒处理的做法是错误的哦!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给所有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努力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重视意识日益增长,给孩子们一个更安全、更温馨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更是中山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