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保救护 >> 正文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
发布时间:2025-06-17 来源:中山市救助管理站

对孩子的家庭暴力行为有哪些?

1.言语暴力。恐吓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人身安全的行为;经常性的贬低、侮辱、辱骂。

2.身体暴力。殴打、残害、捆绑、冻饿等伤害行为;禁闭等限制人身自由行为;因为犯错而进行体罚。

3.冷暴力。跟踪、骚扰、经常性谩骂、诽谤、散布隐私等精神侵害行为;对于孩子的事情采取不关心及冷漠的态度等损害精神的行为。

如何预防家庭暴力?

(一)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做?

1.识别家庭暴力。了解家庭暴力情形,如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忽视虐待等。注意不能将父母对自己正常教育和训诫一概视为家庭暴力。

2.远离家暴主体。如果遭遇了家庭暴力,未成年人的力量弱小,应当积极借助其他亲人、老师、社区工作者的帮助。及时远离施暴者,也可拨打110求助,有效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禁止施暴者靠近。如果情节严重,可申请更换监护人,如由其他亲属或国家监护。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赋予的权利。避免激化矛盾,在安全情况下与父母沟通。如果无法在家居住,可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申请临时庇护。

(二)父母如何避免成为施暴者?

1.科学教育孩子。避免打骂、羞辱、长期忽视等错误方式教育孩子。充分允许孩子表达诉求,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用沟通代替惩罚。如果自己情绪失控,先冷静几分钟,避免冲动施暴。

2.明确法律界限。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认识法律边界,明白即使是父母,对孩子实施家暴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3.寻求外部支持。如果发现自己难以控制情绪,可寻求社区或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咨询。积极参加妇联、公益组织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如果压力过大,可向亲友寻求帮助。

◆编辑:李靖◆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