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让失独、残独老人老有所依!中山这支志愿者队伍向生命“暖心逆行”
发布时间:2022-09-30 来源:中山网

核心提示:失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失独家庭的父母经历了大半人生,却突然面临独生子女意外亡故,这份痛苦让他们选择逃避,但身上的伤痕不会因为时间而减轻半分。

在巨大的养老压力下,失独老人更是社会上容易被忽视的“沉默”群体。如何让他们走出伤痛,重树生活信心,融入社会生活,让晚年生活老有所依,是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痛点。在中山,有一支热心公益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队伍,选择用爱去包围这个被遗忘的特殊群体。

图片1_副本.png

中山市红十字会“暖心家园”项目志愿者。     来源:中山市红十字会

初衷:让爱心的光束向最孤独的生命靠近

8月底,一个太阳普照的早上,杨霞与她的队员们在石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二楼会议室中忙碌着,因为不久后她们将接待一群特殊的群体:特殊家庭老人。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运用中医自在生活”健康专题讲座,也就是为了让老人们通过中医学习如何保持日常健康。为了让老人们易于理解,“暖心家园”项目活动管理团队特别邀请了中山市中医院主治医师李娜授课。

图片2_副本.png

暖心家园举办中医养生讲座。    来源:中山市红十字会

作为退休干部,杨霞是中山市红十会“爱心桥”热线工作站和 “暖心家园”志愿服务队队长,是一名拥有丰富经验的志愿者。除了负责活动的筹备工作外,为了给帮扶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她还要组织志愿者接送结对的帮扶对象,保障他们安全到达现场参与各项活动并平安回家。

“阿姨你好,最近怎样啦?身体有没变好点呢”,“有心了,多谢你们帮我把厨房的危险线路修好”……随着活动室的开放,老人们逐渐落座,志愿者开始热情招呼起帮扶的老人,这也是志愿者向老人了解他们需求最快捷的方式。

原本已经身兼“爱心桥”、应急救护等多个志愿服务队的杨霞,为何选择加入“暖心家园”项目担任队长?“因为这些有着失独、残独等经历的特殊家庭老人,可以说得上是最需要安抚的老人,杨霞感慨道,这些老人不是外界所想的仅仅面临物质上的缺失,更多的还是心灵上的陪伴和鼓励。

“失独可以说是让人极其心痛的事,有不少我们接手的个案都是因为子女的离去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杨霞说,自己做“暖心家园”志愿者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这一群最需要社会关心的特殊人群。“我自己也有孩子,作为一名母亲,我能理解和想象他们面临这种事情的绝望与痛苦,所以帮助这种特殊家庭对我来说是义不容辞的。”

残独,是指老人的独生子女因病致残,这些残独老人家庭中不乏长期卧床需要老人照顾的大龄残疾子女。如果说失独更多是面临心灵上的折磨而非物质的缺失,那么在杨霞眼中,“残独和失独家庭都是一样的困难,因为即使自己长期愿意照料子女,但也因为自己年老体衰而有心无力,家庭因此逐渐陷入困难中”,他们都面临着一辈子的物质、体力等多方面的考验,也面临长期的心理问题。

杨霞列举了一个长期跟踪的案例,有一户家庭的老人已经93岁,家里有一位72岁的瘫痪儿子,还在尽心尽力照顾他。但是,仅仅是一周2次的洗澡,都已经让这个高龄老人不堪重荷。“但是老人从来不会抱怨,出于一个母亲的身份,她更多是担心自己离开了儿子怎么办。”她表示,正是这样的家庭,更需要社会的大力帮助,这也是自己选择带领“暖心家园”志愿服务队的初衷。

组建:市内多支红十字志愿队伍热心支持

困难老年人如何活得更有质量,一向是市红十字会关注的重点之一。“暖心家园”项目还结合了石岐街道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开展对重点群体的关爱行动,对失残独计生困难家庭中的独居老人、家庭病床特定老人、三级以上残疾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精准帮扶。

杨霞在得知“暖心家园”项目后,她毫不犹豫选择加入,并以最快的速度在市红十字会、老干志愿服务队、市留学人才联谊会召集了一群有着同样想法的志愿者,组建了“暖心家园”志愿服务队,共同面对这个最棘手的问题,为特殊家庭老人提供精准帮扶。

该项目得到了中山市红十字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发动和号召多个志愿服务队热心支援,其中包括了“爱心桥”热线工作站志愿服务队、募捐箱管理志愿服务队、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等。其中冯卫忠是热心的一员,现年已经72岁的他一向是热心人,不仅获得过全国优秀志愿者,同时也是我市募捐箱管理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当他得知“暖心家园”项目后,就果断带领队员选择支援,协助“暖心家园”项目的各项后勤工作,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等工作。

谈及这类老人,他表示这个群体亟需社会关注,作为一名志愿者除了身体力行地给他们带来物质和精神支持外,还需要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这样的年纪还在做志愿工作,能够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有帮扶老人提出加入我们志愿服务的想法了”,他表示,希望在服务过程中能感化残独和失独老人,让他们从痛苦的阴霾走出来,活在当下。

图片4_副本555.png

暖心家园志愿者探望老人并了解其生活需求。   来源:中山市红十字会

“暖心家园”是一个特殊项目,对志愿者要求很高。“每个志愿者都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才有资格参与该项目,而且志愿服务的活动丰富和有意义。累是肯定的,但我也收获到快乐啊!”来自”爱心桥“热线工作站志愿服务队的队员黄淑玲今年已经58岁,在52岁提前退休后,因自己的孙子大了,选择加入了中山市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她表示,自己参与这些活动,并不为物质回报,每个人都会老去,万一在自己年老后无助时,希望也能获得社会热心人士相应的关心和帮助。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认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也能通过培训学习到知识,所以很快乐和开心。

在杨霞带领的队伍里,有不少都是像黄淑玲这样的志愿者,他们出于社会热心和爱心参与到志愿工作中,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

沟通:拒绝二次伤害,用真心换信任

幸福是相似的,但不幸却是千千万万种。在杨霞的分享中,失独的原因有病因、有意外等,甚至更有甚者,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间接导致儿女去世的,更是让还存世的老人无时无刻感到心理的煎熬。

由于暖心家园个案的特殊性,这对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暖心家园”目前84名志愿者中,就有14名来自市红十字会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的心理咨询志愿者,除了对其他志愿者进行日常的沟通技巧培训外,还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保证一组一人,确保与服务对象的沟通顺畅到位。

卢加慧是其中一名心理咨询服务队志愿者,也是队内有口皆碑的志愿者之一,曾独自一人成功致电与20名失独老人沟通和谈心,让“暖心家园”项目走进老人的心中并接受。自卑感、脱离感是她认为失独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是不会愿意说自己的事,甚至为了脱离对亡者的思念,条件好的都会选择搬离原来的环境,拒绝接触原本的事物”,她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者若不了解他们的背景,在沟通中踩中雷区,很容易让老人心灵受到二次伤害。

屡屡被拒绝是志愿者的家常便饭。“最长时间,试过一个多月才愿意接电话的,之前怎么都不听”,杨霞表示,像这次活动能来这么多人已经出乎她们的预料,刚开始沟通的时候曾经一度面临只来寥寥数人的窘况。“不过现在好多了,只要确保每个电话通知到位,这些老人都愿意来,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初步的认可”。

因此,平等、尊重、接纳,成为志愿者面对失独老人的原则。在致电失独老人前,卢加慧等志愿者先到社区调查了解老人情况,小至老人需要的小物件,大至户口等问题都了然于心后,再开口询问他们的需要,让老人放下戒备心。“当你慢慢地一步步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后,他就会对你产生信任,进而才会愿意让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她表示,长期的陪伴下老人的心理问题就会得到舒缓,慢慢地就会渐渐放下。

“如何让帮扶不中断,是我进来这一项目之前就有的想法,我会坚持下去”,卢加慧表示,哪怕项目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下去,自己也会与服务的老人继续对话。“如果突然撤离,无疑对老人产生二次伤害,所以服务这些老人更需要长期的考虑,也是项目组织者应该思考的地方。”

未来:任重道远,希望一路延续

据了解,中山市暖心家园项目由广东省计生协发起,中山市红十字会与中山市石岐街道计生协联合开展,是专门针对失独等特殊家庭老人设立的公益项目。目前,中山市石岐街道作为首个项目点,中山市红十字会多支志愿者队伍参与这一项目的执行和支援。暖心家园旨在给被帮扶的家庭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重树生活信心,融入社会生活。同时,服务对象还能在"暖心家园"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凝聚、引导和培育广大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志愿者,积极参与帮扶活动,将会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被帮扶家庭的良好氛围。

这一项目曾面临重重考验。据“暖心家园”活动管理团队负责人陈伟强介绍,项目兼具志愿服务及社工服务,启动之初最大问题是如何快速成立有经验且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他表示,随着“暖心家园”志愿服务队的成立,不仅解决了人手缺乏的问题,也获得了专业的志愿服务,该项目的各项活动得到每个帮扶对象的认可和好评,他们认为志愿者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就象自己亲人一样的温暖。

图片3_副本.png

暖心家园设有集体庆生等不同活动增加老人幸福感。   来源:中山市红十字会

“暖心家园”项目每月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包括集体庆生、健康知识讲座、手工制作、心理援助、专项救助、走访慰问、健康关怀等,特别是中秋节送月饼关爱慰问活动,帮扶对象们都赞口不绝。不少活动已经形成固定环节,无论是在物质层面上还是精神层面上,也让帮扶对象们充分感受“暖心家园”项目活动中得到多层次的关怀。

有志愿者希望经过省相关部门评估后,能继续开展下去,继续贯彻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通过我们“暖心家园”项目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让失独、残独的老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点亮他们心中的那盏希望之灯,让他们能坚强起来,也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