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初老养老老!中山市红十字会创新招出妙招,养老志愿服务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3-12-29 来源:中山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国内养老问题已经日渐浮出水面。

面对这一困境,中山市红十字会先人一步,自成立养老志愿服务队后,大力发展养老队伍力量,开设“情暖长者心”系列特色志愿服务,探索中山版本的“初老养老老”新路径。

多维度打造专业化助老!“情暖长者心”服务受好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当今国内的养老问题已从经济问题逐渐过渡到社会适应、心理等多态化问题。自去年市红十字会成立养老志愿服务队以来,助老服务也紧随老龄人的需要变得更多维度。

微信图片_20231229183717.png

对此,中山市红十字会在2023年把养老服务升级,响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号召,把生命教育融入到养老服务中。5月,中山市红十字会和石岐街道红十字会在石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举行“养老服务+生命教育”红十字·情暖长者心公益援助项目启动仪式,同时这一项目也被石岐街道列入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

据了解,“养老服务+生命教育”红十字·情暖长者心公益援助项目,聚焦关爱困难独孤老人,为困难的独居、空巢、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法律维权、安全防范等相关养老服务+生命教育,让困难独孤老年人也能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同时创新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应用专业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社会工作方法等专业手段,深入社区和家庭,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上门心理服务、个案跟进、陪聊等心理服务和法律、心理、养老护理、保健等专业培训服务。

微信图片_20231229183835.png

这一模式无疑是养老志愿服务的新突破。今年以来,中山市红十字会把这一项目向南朗和东区扩展。以南朗为例,6月,中山市红十字养老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在南朗街道社工工作人员带领下,开展了南朗街道红十字·情暖长者心心理健康服务,分别走访了南朗街道榄边、岐山、左步、涌口田边以及白企村的困难独孤老人25人次,与服务对象进行了心理辅导和需求了解,为他们送上温暖,受到了困难独孤长者们的欢迎。同时,市红十字会还组织到西区街道等地调研交流“养老服务+生命教育”工作,将该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广。

此外,中山市红十字会还与多个镇街组织共同合作,积极推动养老志愿服务落地。今年重阳节,市红十字会就联合火炬开发区政务数据和社会事务局、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共同举办重阳入户慰问活动,慰问的同时针对张家边等区域老人家中的电器安全问题,带领中山技师学院电工协会社团志愿者入户维修。“像这类的维修,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100多户”,负责带队的市红十字会养老志愿服务队队长郭昉凌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市红十字会把养老服务的内容扩充,在过去防诈骗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器维修、手机软件使用授课、法律援助、心理咨询、老人护理、财产保全等一系列课程,对于老人来说实用性彰显,颇受好评。

其中,心理疏导是不少老人心仪的特色服务。光叔(化名)是一名渐冻人,由于身体原因脾气较为暴躁,母亲已经于几年前去世。当地街道办曾为其联系养老院,但被其拒绝。在了解到这一个案后,市红十字会养老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上门为其改造无障碍通道,并捐赠了新轮椅设备和护理床。中秋节期间,志愿者还为其进行模拟家庭服务,让他重拾积极开朗的心态。

“去年仅做了180人次的心理疏导,今年已接近500人次,可以看得出来很受老人欢迎”,郭昉凌分享道,对此他们还设计了模拟家庭、模拟集体家庭、模拟集体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养老服务,在探访中增加该类服务,利用家庭温暖、集体生活来带动独居老人融入社会,打开封闭的心结,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微信图片_20231229183831.png

打造养老服务新力军!养老“小分队”注入新能量

养老志愿服务的升级,意味着投入的资源和人员随之升级。面对中山老年群体的庞大需求,原有的志愿者数量和管理架构就捉襟见肘。对此,中山市红十字会一方面吸纳养老志愿新人、组建镇街养老服务分队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为这些新加入和当地镇街的志愿服务者进行专业化培训,打造养老服务新力军。

譬如,今年7月,由市文明办和市红十字会联合指导、市志联和市红十字会养老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的2023年中山市“银龄互助·文明共建”养老志愿服务种子讲师首场培训班在西区街道西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现场邀请了市红十字会养老志愿服务队队长郭昉凌,中山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张瑜、冯龙艳,应用心理学讲师李南杰,广东邦杰事务所律师李世浩分别围绕长者沟通技巧、居家照料、心理健康及预防诈骗四个主题开展养老志愿服务专业培训,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引用亲身服务经历和生动详实的案例故事,让参训者收获满满。

这一种子讲师培训班,正是为有意愿进行养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量身打造。去年以来,中山市“银龄互助·文明共建”养老志愿服务种子讲师培训班已先后走进石岐、东区、南区等8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涉及老年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应急救护、安全防范、科技养老等专业课程,共培训种子导师360人。未来,这一项目将在3年时间实现23个镇街全覆盖,市镇街打造专业、系统的养老志愿服务队伍,为实现中山高质量养老打基础,共建健康养老模式,并鼓励在场志愿者积极参加培训,为长者提供更专业服务。

心理咨询师郭兆峰是市红十字会养老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任520养老志愿服务队队长。今年,通过在南朗街道开展“情暖长者心”项目,他还孵化发展了一支养老志愿服务队伍。“利用市队的骨干志愿者,到镇街发展新的队伍,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这样养老志愿服务才走得远”,郭昉凌透露,在进行“红十字·情暖长者心”公益援助项目的过程中,市红十字会发挥所长,把旗下护理、应急救护等部门功能串联,在当地吸纳智慧养老、安全防范、护理等人才,2022年至2023年,市红十字会与市文明办联合主办的“银龄互助•文明共建”新时代养老服务志愿实践活动,在全市16个镇街开展了养老志愿服务种子导师培训,两年来共培训种子导师700人,孵化培育了专业队伍3支,志愿服务分队6支。此外,在中山农商银行瀚华花园支行等地设立4个红十字会养老志愿服务驿站,为邻里和社区老人提供红十字特色志愿服务。

得益于队伍的壮大,市红十字养老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以晚晴关爱、精神关怀、心理疏导、法律宣传和维权、健康养老、智慧养老为重点,开展“养老服务+生命教育”。今年,市红十字会通过引入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人士,深入社区、家庭,为500多名困难独居的空巢、高龄、失能老年人开展上门一对一心理疏导和陪聊、助洁服务;在社区开展“养老服务+生命教育”养老知识讲座63场,惠及社区老人2000人次;还举办了5场“养老服务+生命教育”大型宣传活动,受惠群众超过1200人次;开展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和健康养老社会调查,回收调查问卷7000多份。

微信图片_20231229183840.png

探索养老志愿服务新路径!酝酿中山版“时间银行”

虽然养老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但中山的人口老龄化日渐明显,如何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是中山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缪美兰一直思考的问题。

“现在我们秉承一个新的理念是:用养老服务带动养老志愿服务”,缪美兰表示,养老志愿服务此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人员专业性不足,二是人员积极性不够。“若购买养老服务的项目,那么社会就可以恒常开展助老工作,养老志愿服务也能同步开展”,她指出,市红十字会建设养老志愿服务队的目的是带动更多的镇街去培育养老志愿服务队,也带动更多人去认识“初老养老老”。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认为‘初老养老老’这一做法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要鼓励更多年龄稍小的老人去服务年龄大的老人,需要设定行而有效的积分制”,她透露,今年市红十字会已经在开展调研,去探索“时间银行”的可能性,也不排除现在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内部进行先行探索。

然而,现阶段全市有针对全部志愿服务的积分做法,但养老志愿服务具有特殊性——服务过程更脏、更累、更苦,加上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如何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到养老志愿服务,这需要让社会认识到设立“时间银行”的迫切性,鼓励更多人投入到养老志愿服务中。

“其实随着生活变好,社会为困难老人人群的民政兜底服务已经较为成熟,现阶段该类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问题相较经济生活更值得关心。而且,我们现在服务的以独居、残疾、失独老人为主,他们是社会的边缘人群,更容易被忽视,由于与社会脱节、社交较少,他们的心理状态也较一般人脆弱,这也是社会亟需正视的问题”,郭昉凌表示,在进行集体心理疏导时,参与其中的老人会慢慢打开心扉,他们也能从本场活动的受助者变为下一场活动的帮助者,甚至在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就有初老老人主动成为志愿者。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养老志愿服务进行了近一年半,初老志愿者也越发认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越来越多的初老老人加入进来”,郭昉凌希望,政府能学习部分地区的有关养老积分制的经验,鼓励带动更多的初老人群投身养老志愿服务中。

文/萧倩苑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