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尊师重教情
发布时间:2022-04-29 来源:人民日报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镜头定格下这样的画面——

在博物馆门前广场上,总书记看望了老教授、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他们当中有我国人口学开拓者与奠基者、今年百岁高龄的邬沧萍教授,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等。看到老教授、老专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总书记非常高兴。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这一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时隔几十年的重逢

“欢迎首长回到母校。”“到这儿就没有首长了,都是学生。”

“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是老师培养了我们。”

“希望你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各方面取得更大发展。”“谢谢你的嘱托,我记在心里。”

这几番对话,发生在2016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总书记曾深情回忆:“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相距几千里的祝福

“祝全国广大教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2013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封慰问信。正在遥远的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节日快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考察调研中看望慰问教师,多次给教师群体回信,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的深切关怀和殷殷期待。

——寄望更多“大先生”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这次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老师应该“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如何做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三尺讲台系国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们,定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