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词大会》文学顾问、鉴赏嘉宾康震做客中山书展,围绕其新作《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带领现场读者一同解码苏东坡这一千古风流人物,让千年文心照亮现实生活。活动现场人头攒动,观众席早早坐满了来聆听讲座的读者,其中不少观众还带着孩子一同前来。
为何人人都爱苏东坡
在《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一书中,康震以深厚学养和生动讲述,对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与诗词文章书画进行解读,从少年成名到乌台诗案,从赤壁绝唱到儋州烟火,从诗词巅峰到生活美学,展现了这位北宋文坛“顶流”卓越的文学成就、艺术成就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为何以“人人都爱苏东坡”为分享会主题?“并非所有的古典文学家和古代诗人都可爱,但苏东坡确实非常可爱。”在康震看来,苏东坡最大的魅力在于“有趣”。无论是与佛印之间的俏皮对话,因思念之情写下的《水调歌头》,还是吃东坡肉、羊脊骨的趣事,都让人感到“这不是遥远的古人,而是一位有血有肉、风趣幽默的朋友”。

谈及“东坡热”这一现象,康震表示,一方面是苏东坡的一生几乎经历了所有的人生可能性:少年科举成功、仕途高升,也屡遭贬谪、穷困潦倒,因此后人总能在他起伏的人生中找到共鸣点。另一方面,苏东坡在逆境中不抱怨、不沉沦,以豁达之心面对风雨的态度,正是现代人对抗焦虑与内耗的绝佳启示。“如果苏东坡先生知道自己被当代年轻人贴上‘超绝松弛感’‘古代反内耗第一人’这些标签,应该也会很开心的。”他笑着说。
阅读以兴趣为导向
将学习研究当作“破案”历程
作为教育学者,康震还回应了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古典文学和诗歌。“当你们把一本书递给孩子时,不要想着怎么让他喜欢,要先问:你感兴趣吗?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康震说,“如果孩子不想读,就放一放,也许一年后他会喜欢的。”

他举例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五六岁时喜欢画画,父母坚决反对,说会耽误学习。还好我没放弃,几十年后在诗词大会上让我画画,这才显现出价值。”他提醒家长:“永远不要放弃孩子的兴趣,你不知道哪一天,它会成为人生的重要部分。”
在分享后的互动环节,有小读者问道:“我是一名高中生,选择的科目包含了历史,因此常常会和同学一块研究史料,过程中有时会感觉枯燥且有想放弃的念头,如何能像您一样沉下心去研究学习呢?”康震耐心回应道:“你只需要把研究历史问题、寻找证据考证的过程,当做是一次破案经历,你就会觉得它非常有意思。”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陈彦 三审 江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