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阅读写作 >> 正文
小作者们将非遗文化化作动人的篇章!“非遗系侨心,南头续乡情”征文比赛作品展示(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4-12-26

慈善的灯酒,温暖的心灵     

 南头镇将军小学 六年级(2)班  杨宇昕

南头,一个名字带有南,却在中山北部的地方。这里拥有三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慈善灯酒习俗了。

今年正月农历十六,姑妈请我们一家去灯酒会。我问妈妈灯酒会是什么?难道是把灯里面的酒喝掉?妈妈听了哈哈大笑,然后对我眨了眨眼:“等会你就知道了。”

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听到震天动地的鞭炮声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映入眼帘就是一只只威风凛凛的舞狮,随着锣鼓声越来越响,舞狮的动作也越来越威猛矫健。当我还沉浸在舞狮表演中时,妈妈把我拉走了,说灯酒会马上要开始了。

刚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我就听到主持人在台上宣布:“今晚的慈善灯酒会正式开始。”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竞拍也正式开始。首先登场的是号灯——“心想事成”,起拍价为一万八千八一元,话音刚落,现场立刻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叫价声。不一会儿,价格就一路飙升最终以三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元的价格竞投成功!一声锣响,一锤定音。这时花灯主人的亲朋好友一齐站起来举杯祝贺他。

第一盏花灯被投了出去,也意味着宴席开始了。我边吃着美味佳肴,边看着舞台上的一盏盏花灯被竞相拍卖,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每盏灯那么贵?投灯的钱又用去哪里呢?”经过妈妈的解释,我才明白这些花灯被寄予了美好的祝愿,投得花灯就是把一年美好的祝福带回家。至于投花灯所得的钱,将全部用于慈善事业,造福于本村人民 。

耳边传来接连不断的鞭炮声,眼前是漫天飞舞的红纸,在这热闹的场景中,我仿佛触碰到一颗颗温暖的心灵。我想,我明白什么是慈善灯酒会了。

 指导教师  赵小娟

乘风破浪 五人飞艇

南头镇民安小学  六年级(2)班  欧阳明荟

秋风习习海浪荡漾起层层浪花轻轻拍打着海面介时正是一年一度的五人飞艇大赛来自各地的好将齐聚一堂迎接这场盛的挑战

那么什么是五人飞艇呢顾名思义就是由五名运动员组成一只飞艇的体育项目,俗称扒仔。五人飞艇源自清末时期20107月入选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11年10月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

五人飞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有了南头人敢试敢为人先的精气神独特的比赛形式不仅考验参赛者的体能和技巧也体现了团队协作和耐力五人飞艇赛在南头及其他周边地区深受群众喜爱。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传承,而且使群众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所在。

激烈的五人飞艇赛值得大家都去一看。看,河面上几条飞犹如弦的箭般飞驰着,群众们欢呼雀跃、喝彩助威艇则你追我赶、力争上游。那奋勇争先的场面,激动人心、催人振奋。落后的飞艇队伍也不负众望,沉着镇定全力以赴地加速,挥动着铿锵有力的臂膀拼命划着,他们的眼神无比坚定,即便数隔千里,我也能看出他们巨大的勇气和信心。“一 二!一 二……只听运动员们发出宏亮的声音,如同一只巨龙直冲云宵。几条飞艇都开始加速,有一条飞艇遥遥领先,成了群舟之首,最终夺冠。顿时,岸上响起雷鸣般的欢呼。

 “五人奋楫立潮头,百叶飞艇竞上游。”五人飞艇在欢乐的气氛中谢幕,但拼搏向上的情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如今想起还是我热血沸腾!

指导教师 庄诗倩

一盏灯温暖了回家的路

南头三鑫学校 四年级(4)班  曹承予    

阳光斑驳,透过窗棂,温柔地洒在眼前这片匠心独运的木质配件上,为这小巧而精致的手工制灯世界披上了一层温暖而迷人的光晕。在社区姐姐的细心引领下,我轻手轻脚地拾起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组件,小心翼翼地对准、拼接,仿佛在编织一个关于光明与梦想的美丽传说。一盏璀璨夺目的花灯,就这样在我的指尖缓缓绽放,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

随着社区姐姐的娓娓道来,我初次领略了“灯酒”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盏灯,不仅是夜色中指引归途的一抹光亮,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浓郁乡情的标志性符号。它让我仿佛置身于灯火阑珊处,嗅到了四溢的醇厚酒香,感受到了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与慰藉。

时代在变迁,南头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昔日破旧的路面已焕然一新,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沥青大道;南头水上公园的商业综合体重新改造,迎来盛大的开业典礼;政府门前的榕树头下,曾经那个简陋的“小破地”也已蜕变成绿树成荫、和谐美丽的公园广场。然而,“灯酒”这一非遗文化,却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依然坚守着这片土地,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它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作为南头的一名学子,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与发扬故乡文化的重任。在认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我积极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我参与、我感受、我传承,这不仅是对历史人文的追溯与敬仰,更是对故乡文化根脉的深情拥抱与守护。

手中的这盏灯,不仅展现了精湛绝伦的技艺之美,更蕴含了深厚而真挚的乡土之情。它既是技艺的传承与发扬,更是文化的延续与繁荣、精神的寄托与慰藉、情感的共鸣与升华。它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我们回家的路,温暖着我们的心房。

我相信,在南头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灯酒”文化定能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成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指导教师   刘美霞   


编辑 见习生 陈梓煌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