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官方政务微信“中山纪检监察”正式开通,这是继中山纪检监察网、@ 中山纪检监察官方微博、网络问政平台、廉政短信平台后推出的又一网络宣传平台。正是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近年来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宣传做到“有声有色”。 ■@ 中山纪检监察微信,定时“点对点”互动 中山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设“权威发布”、“基层动态”、“廉洁文化”等一级栏目以及微要闻、微关注、微警钟、微小说、微故事、廉政短片等二级栏目,重点推送中山纪检监察工作一线动态,宣传反腐倡廉政策,互动交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信息,每个工作日发布一条信息。开通“中山纪检监察”政务微信,是@ 中山纪检监察政务微博和中山纪检监察网等互联网发布平台的延伸和创新,成为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权威政务信息发布、汇集民意民智、加强政民互动、网络舆情收集、网络监督引导的新平台。 ■中山纪检监察网,打造综合性权威平台 2007年我市就建立了中山廉洁文化网,2010年4月进行全面升级改版,更名为中山纪检监察网。该网站以反腐倡廉的宣教平台、党员干部的学习平台、沟通群众的服务平台为定位,强化纪检监察时代特色和与民沟通的功能。目前网站设有“政务公开”、“工作一线”、“廉洁文化”、“学习园地”、“互动交流”、“在线直播”等6个一级栏目以及“廉政论坛”等40多个二级栏目,访问量达到110万人次,单篇信息阅读量最高超过2000人次,阅读量超过100次的单篇信息超过1000条。该网站网络搜索排名居全国各级 “纪检监察网”前列,在中山市政府组织的全市各级政务网站建设评比中,“网站建设质量”排名全市第一,“公众互动”排名全市第五。 ■@ 中山纪检监察微博,线上线下沟通“零距离” 2010年12月,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在新浪率先开通全国首个纪委监察局官方微博@ 中山纪检监察。三年多来,@ 中山纪检监察先后发博7480多条,粉丝数达73万人;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开展近40起“微纠风”活动,大力纠正“四风”,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点赞”;做大做强“廉洁微小说”品牌,评选出获奖作品105篇,结集出版全国首本廉洁微小说集锦《画里画外》,荣登2013年“中山市特色修身项目”之首,并获得2013年全市工作创新奖;一年内先后四次入选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成为全国微博问政的新范本;2013年上半年被新浪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评为“全国十大司法微博”,北京、湖南、广州20多个省市同行先后前来考察交流。 ■网络问政平台,畅通市民问政直线通道 2010年,利用中山网、中山政府之窗的中山网络问政平台,设立网络发言人,搭建畅通市民问政的直线通道。网友通过“网络问政平台”以话题形式与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网络发言人进行沟通交流,咨询部门工作事务,对纪检监察工作献言献策,发表意见建议。开通以来,共收到各类话题48条,各类咨询、受理问题回复、办结率达到100%。 ■廉洁短信平台,领导干部身边的“温馨提示” 利用手机短信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建立廉政短信宣传平台,在重大传统节日期间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信息,通过人性化的“温馨提示”,开展廉洁奉公、拒腐倡廉警示教育,倡导领导干部尚德养廉,提醒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自觉,坚决抵制一切不正之风。自2012年开通以来,共向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15979条。 (钟继煊) ■相关新闻 惩防并举过“廉节” 国庆将至,市纪委已落实措施,严防“四风”反弹 本报讯“公款姓公,莫作私用”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共识。国庆将至,市纪委将通过各种措施惩防并举,严防“四风”反弹,持续巩固中央八项规定的整治成果。 市纪委建立了暗访常态化机制,以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为主导,依据线索暗访与在特定节点暗访相结合,实现暗访常态化、科学化。今年1至9月,市纪委共组织作风暗访31次,参与暗访人员79人次。其中在元旦春节、中秋等节假日暗访20次,并通报了暗访情况。同时,挑选五个典型的不良作风问题,制作我市今年第一期作风暗访警示教育片,在全市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上播放,发挥了揭露问题、心理震慑、警示教育的作用。 其次,通过严肃整治,让制度的“高压线”带电。今年上半年,我市着力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案件,查处了中山渔政支队发放购物卡、违规用车等案件,查处问题14个,处理人数13人;诫勉谈话2人次,发放监察建议书3份,通报批评有关单位和人员2次。当前,市纪委正会同市发改局开展我市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专项行动,加强对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等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的监督。会同市公安局开展我市整治党员干部参赌涉赌专项行动,健全禁赌工作的长效机制。 同时,提醒告诫敲响廉政警钟。市纪委在中秋前夕向全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发出《关于严格执行禁止收送“红包”纪律规定的通知》,重申纪律要求,明确将继续落实治理收送“红包”责任制,构建有效发现“红包”问题的工作机制和从严查处用公款送“红包”行为。对所收受的“红包”确实无法拒收或不能当场退回的,应存入“7788”廉政账户。 此外,还发动社会参与,共同整治“四风”。市纪委主动向社会公开监督举报电话12388,在中山纪检监察网开设网络举报通道,在“中山纪检监察”新浪官方微博建立“微纠风”栏目,开通“中山纪检监察”官方微信传播廉洁正能量,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对不正之风的监督。 (钟继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