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时段,长江路蝴蝶桥(长江大桥)双向都非常拥堵,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至少半年。我建议交通管理部门优化通行方案,最大程度缓解拥堵。”日前,市民林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时说。
现场情况如何,交管部门如何看待,12月13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直击现场:司机桥上插队导致拥堵加剧
12月13日7时50分,正是上班高峰时段。记者驱车从中山路转入长江北路,一路朝北,实地体验过蝴蝶桥时的交通情况。
车辆刚刚行至长江路与濠江西路交汇处,长江路路线交通已经开始拥堵,车流行进缓慢。按照道路交通指引,记者驶入最靠右的车道,随车流缓慢挪动,约5分钟后终于进入蝴蝶桥。此刻,双向六车道的蝴蝶桥就像一个停车场,尤其是长江北路往北外环方向不仅车流大,电动车、摩托车、汽车还混在一起,状况令人担忧。
记者驾车行驶到蝴蝶桥上,接近向右前方分流进入三角快线位置时,发现不时有私家车从直行道插队越过长实线进入右转车道,驶入三角快线。记者现场观察发现,这部分司机中,有一些是没有提前变道,或走错了道;有一些则是不想在最右车道排队太久,而插队走捷径。司机的插队行为,加剧了蝴蝶桥的拥堵。
在长江路往右驶入三角快线的分岔路口,记者看到有两名交警在现场指挥交通,其中一名交警通过喊话和打手势方式,提醒司机不要插队。但现场仍有司机开启右转向灯,迫使后车让位,强行插队。另一名交警放飞无人机,拍下了现场的情况。
从长江北路与濠江西路交汇处到驶入三角快线,短短不到一公里,记者驾车通过用时接近10分钟。
●市民建言:落实起湾道跨江通道建设
据了解,蝴蝶桥是连接开发区、中山主城区与东部、北部镇街的唯一通道。长江路由南往北方向,上桥前4车道汇入3车道的蝴蝶桥,形成瓶颈位,车流大大超过设计通行能力。另外,由于北外环路、蝴蝶桥衔接处非机动车道不连续,导致非机动车只能选择在机动车道上骑行,这让蝴蝶桥变得不仅拥堵,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本报已经接到多起发生在蝴蝶桥的交通剐蹭事故。
采访中,住在远洋城、工作在阜沙镇的周先生说:“早上出发,从博爱路上北外环要堵一次,在蝴蝶桥还要堵一次,真是让人快崩溃了。很多时候,只是这两个堵点,就得浪费半小时以上,如果遇到追尾等交通事故,堵上一个小时说起来一点都不夸张。”周先生建议交警部门在蝴蝶桥右拐三角快线地位置加装摄像头,专门抓拍跨实线插队的司机。“当然,我建议政府尽快落实横跨岐江河,连接起湾道的交通大动脉建设,以缓解蝴蝶桥的交通压力。”周先生说。
●交警回复:准备采取两项措施缓解拥堵
就蝴蝶桥交通拥堵的问题,市交警支队城区大队副大队长杨军予以回复。他表示,交警部门准备采取两项措施,缓解蝴蝶桥拥堵,包括: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在勤务安排方面重点关注该位置的交通疏导,发现交通事故及时引导车辆到不妨碍交通的位置,提高通行效率;非机动车道拟定了新的改善方案。
方案一,用防撞栏将蝴蝶桥最外侧机动车道改为非机动车道,机动车车道则从双向6车道变为双向4车道;方案二,蝴蝶桥车道数仍保持双向6车道不变,车道宽从3.75m压缩至3.25m-3.5m,最外侧用防撞栏隔离出一条1m宽的非机动车道。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卢兴江
◆图+2/记者 缪晓剑
◆编辑:唐益
◆二审:朱晖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