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靶向监督赋能乡村振兴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2-01-01

2021年11月底,“我的乡村我的家”——中山市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在全市乡村拉开大幕。一系列群众文艺节目竞演、摄影采风展览、文化大篷车等活动将持续至2022年2月。美丽宜居的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这正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推动的生动注脚。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重点开展“三农”工作及乡村治理等方面监督调研。在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下,中山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打造出南朗左步、板芙里溪等11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和23个美丽宜居村,全市222个村达到干净整治村标准,农村的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监督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走上“快车道”

和煦的阳光在河面泛起点点金光,岸边垂柳柔风中起舞,干净整洁的村道沿河岸蜿蜒而上,繁花扮靓了每户人家的门庭……冬日的中山市民众街道新平村,如画般美好。在南朗街道左步村漫步稻田,可见芦苇摇荡,稻田飘香,白鹭翻飞。在2021年“十一”旅游高峰期,这个村民约1200人的“网红村”曾一天接纳超过2万名游客。

如斯乡村美景,在中山并不鲜见。2021年2月,市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将陈月荣等18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议案》作为大会一号议案,交市政府办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幕就此徐徐拉开。

全市各镇街抓紧推进特色精品示范村项目工程建设进度,但也存在因项目设计拖延工期、项目计划需要调整、建设资金有缺口等情况。“我们就议案实施2021年重点打造11个特色精品示范村的目标任务,先后多次前往南朗街道左步村和榄边村、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和南桥村、三乡镇雍陌村、板芙镇里溪村、南区街道曹边村、横栏五沙村和东凤穗成村等进行议案实施情况调研督导。”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副主任丁勇介绍,在常委会监督推动下,许多项目建设的难题得到协调解决,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进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重点跟进南朗街道左步村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情况。按照市委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凯挂点联系南朗街道左步村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围绕创建周期、目标和检查督导要求,先后20多次实地到左步村,密切跟进创建各方面工作推进情况。

通过配合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乡村产业培育有待深挖、合力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村庄规划先行、项目设计符合村容村貌、用足用好文化元素、突出乡村风貌,党建引领等方面提出建设意见,加快推进创建工作。今年10月,每年吸引超30万游客的南朗左步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正式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已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农业保险扩面增品,保费从不足300万增至6500万

2021年10月8日至9日,第17号台风“狮子山”环流造成中山市各地普降暴雨,多个镇农业受灾。仅仅2天后,签约中山市政策性水产养殖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首单客户郭先生就收到了预付保险赔款支票426321.6元。“以前受天灾影响都是自己来承受损失,从未想到自己投保的天气指数保险这么快得到了赔付,农业保险给我们广大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获理赔的农户纷纷感慨。

丁勇介绍,农业保险工作早年间并不被广大农户所熟知和认可。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在港口镇、神湾镇等4个镇街试点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经过实践发现,试点方案存在天气灾害的起赔点偏高,不容易触发理赔、保险品种较少、单位保额较低等问题,农户投保意愿不高。水产养殖保险面临的这些问题,在其他农业保险方面也同样存在。

4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专题调研我市农业保险情况,听取农业农村局、银保监局、保险公司以及黄圃、东升、民众、横栏、板芙、神湾镇等各镇街的情况汇报,并与农业保险工作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和种养户交流座谈。“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保险覆盖率整体偏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我们从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优化服务保障、规范农业保险市场、扩大农险覆盖面、调动农户积极性等六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丁勇说。

在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下,我市农业保险不断扩面增品。目前,我市农业保险已覆盖省规定目录,粮食类险种财政全额补贴保费,涵盖我市水产养殖、花木所有品种的天气指数政策性保险推广实施。“政府付8成保费,农户只需要付2成,一听到有这个好政策,大家的意愿都很强烈。”丁勇介绍,我市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300万,到2021年11月已达6500万,农业保险深度从2018年的0.05%到今年前三季度已达0. 81%,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要求。

强化监督实效,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彰显“人大担当”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我市“三农”工作实际情况及历年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难点和问题,将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农业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森林小镇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升乡村风貌、科技兴农等作为年度工作内容,纳入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重点,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的刚性,监督成效明显。

通过连续5年的跟踪督办,该工委推动我市水利和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加快建设。近三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约25.7亿元,推动建设水利工程240宗,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加快推动气象预警监测中心和中山气象公园的建设,提升我市整体防灾减灾能力。

市人大常委会还连续多年对我市城乡绿化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推动我市依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开展封山育林、城乡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森林资源稳步增长。2018年,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4个镇街获“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推动全市森林生态水平上新台阶。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张房耿
◆图/资料图片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