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我更明白和理解残疾人生活的痛点与难点。”近日,中山市政协委员卢展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体现一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自2017年成为市政协委员以来,卢展强积极履行责任,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他紧紧围绕残疾人需求,想残疾人所盼、悟残疾人所思、践残疾人所求,连续抛出关于残疾人康复、出行、帮扶、监管等方面的多件提案,均被相关部门积极采纳。
■持续推动中山提升无障碍城市建设水平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乃至全社会成员融入社会、共享物质文化成果的重要条件,是残疾人走出家门、接受康复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充分融入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应对老龄化、满足适老化需求的重要措施,这对于中山推动全面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卢展强表示:“书写一份提案或建议,必须做到对所涉及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非常熟悉。”正是如此,他的每一份提案和建议不仅饱含着大量的调研和考察工作,翻阅大量有关法律文件,还要掌握和有关部门沟通协商的能力。同时,在有关部门答复后还会及时去跟进落实。
中山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卢展强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无障碍城市建设水平的建议》。他建议中山进一步厘清全市无障碍城市建设的困点和难点以及缺失点,在对标广深无障碍城市建设方面奋起直追,加大努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建造无障碍设施创造条件,让中山残疾人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助力中山全面高质量崛起。
目前,卢展强已经收到有关部门针对该提案的条分缕析的答复,他也从中感受到有关部门对残疾人士的关心与关注,体悟到这座城市的温情与人文关怀。据了解,我市市政道路、公园、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建设均做到无障碍设施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卢展强表示:“我会不断跟进,实地考察是否真的落实到位,普惠于民。”
■5年时间,建言献策14份
履职期间,卢展强共提交提案7份,建议7份,且每一份都是经过严密的思考与精细的调研,可谓量大质优。其中,他提交的《关于立项建设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的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现位于石岐街道南江路的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已正式运营。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本地立法咨询工作,多次参与《中山市停车场条例》的立法前咨询,有关设立残疾人无障碍停车位和减免残疾人车停车费的意见还被采纳,解决了残疾人停车难的问题。
此外,卢展强发扬“以残助残”的精神,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创建市肢残人志愿服务总队,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服务时数超过4500小时;创立“博爱助”公益品牌,拉动社会资源370多万元,为1700多名生活困难残疾人实现微心愿,提升残疾人生活幸福感;搭建残疾人学历提升和职业培训平台,50多名残疾人成功就读本专科成人高校,100名残疾人培养成公益主播,实现残疾人的人生梦想。
多年来,卢展强心为残疾人所想,情为残疾人所系,利为残疾人所谋,其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先后荣获中山市“最美志愿者”、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授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卢展强谦逊地说:“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既有压力更有收获,能够在人民政协这个履职平台上施展抱负、为民尽责,我感到无上光荣。”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邢立群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汪佳
◆二审:蓝运良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