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十二届市政协始终坚持创新履职方式,增强政协工作实效,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用新方式新平台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路创新探索,一路默默耕耘
2017年,市政协设立“民生观察室”,搭建政协委员与网友沟通交流的新平台,为我市政协委员联系市民,收集社情民意、多层面观察民生、汇集智慧调研民生问题增加新窗口。2017年,中山市政协与中山海关的“四个联合”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共同形成《围绕“四个定位”落实“中心组团”——持续推进外贸稳增长的报告》和《以孙中山文化为桥梁助推中山外贸》两大课题。
为开展好孙中山文化资源交流合作和做好“大文史”挖掘、整理、利用等文化工作,2018年8月16日,市政协召开关于“孙中山文化资源交流合作机制”和“大文史工作机制”两个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座谈会,提出了“两个机制”的文化建设思路。“两个机制”于2019年1月31日由市委办、市府办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中山市的大文史工作、孙中山文化资源交流合作进入一个党政重视、政协牵头、各级参与、社会合力的崭新阶段。
五年来,市政协在挖掘和宣传孙中山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这标志着中山市坚持探索和践行了十年之久的“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正式进入国家战略部署,成为国家命题。
2018年,市政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以锤炼政协机关队伍为抓手的“机关建设提升年”主题活动,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担当作为,严格教育管理,引领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不断夯实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基础。市政协以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加强教育培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2019年,为适应新形势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组建市政协农业和农村专委会及市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委员会。此外,市政协还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实现政协工作室、委员联系点镇街全覆盖。
一系列活动,“线上线下”齐联动
创新让委员履职更有成效,社会作用更加明显。2020年9月至11月,“政协委员和你说——民法典为你守护美好生活”系列活动分别于石岐、三乡、古镇、南头和三角等镇街举行,到2021年《民法典》正式实施后,又在火炬开发区举办“首案”说法专场活动,为群众具体解读《民法典》的重点亮点。《民法典》系列宣讲活动问民情听民声,解疑释惑、回应关切,六场活动每场现场观众近300人,在线观看直播累计逾223万人次,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2020年10月至12月,市政协先后以“线上”形式举办3期政协委员学堂,内容涵盖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开展《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厕所革命》读书分享会等。
疫情期间,以“远程协商+主题沙龙”的创新形式深挖提案和课题价值,增强协商效果,提升委员履职积极性。2020年10月18日和11月22日,市政协分别围绕“推动港澳青年融入湾区建设”和“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两大课题,创新举办远程“线上”协商座谈会,邀请来自全国、省、市的中山、香港、澳门三地政协委员、澳门中山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成员、市政协之友、市有关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专家代表等共90人参加,推动港澳委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线上建诤言、远程谋良策”。后续举办两场“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协专题沙龙,邀请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齐聚一堂,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增进政府、学界、业界、媒体的交流,凝聚智慧与力量。为强化企业家委员之间交流沟通和思想碰撞,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2021年上半年,市政协分别组织开展3场共近百人次参加的企业界政协委员互访交流活动。
五年来,市政协不断创新履职方式方法,切实推动委员履职“活”起来,才智“亮”出来,形象“树”起来,赢得了各界的肯定。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查九星
◆三审: 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