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善用“微传播”讲好人大故事
2022-01-09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是一个怎样的机构?人大代表除了开会,还可以怎样监督履职?为了让中山群众更广泛深入认识“人大”和“人大代表”,这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积极适应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要求,善用“微传播”讲好人大故事。

一则网友留言引发一场交通座谈

2021年10月,东凤镇召开了一场治堵畅通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除了有相关人大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外,还有一名网友“what”。

2021年10月11日,这名网友在中山人大的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则近千字的留言,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的重视。该网友对东凤镇5个堵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将该份沉甸甸的建议转交东凤镇人大办后,东凤镇党委书记罗绮冬要求找到网民召开座谈会。经“中山人大”后台联系,网民“what”受邀出席了这场会议。

会上,东凤镇城建农业局和交警大队会上汇报了相关地段道路交通建设和治堵畅通工作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措施和设想。人大代表、留言群众、社区以及供电、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等负责人深入讨论,共同梳理出东凤镇当前的交通拥堵点,深入分析了拥堵原因,并提出多项整改措施,得到相关部门的现场回应和采纳。东凤镇政府表示,将尽快制定出台东凤交通优化方案,并陆续开展路网升级和道路改造等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人介绍,“中山人大”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9月15日上线,目前开通已经5年,2018年粉丝已突破50万。“我们坚持把回应社会民生关切作为人大宣传的主流,把人大代表作为宣传的主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不打烊’的‘掌上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中山人大”微信公众号“回应市民”栏目,也获得了全国人大和省人大的肯定。该栏目自2018年6月15日创办至2021年12月底已推出185期,协调解决市民留言要求解决的民生民计问题3632件。如今“中山人大”微信公众号的清博指数,影响力排名长期居全国人大系统第一,且连续多年获中山十大影响力政务微信。

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和责任感

除了开设微信公众号,市人大常委会还运用互联网+方式网上直播专项监督工作,五年来创新性地进行了多次的网络直播代表活动。如网络现场直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中山道路交通管理情况、省人大代表调研中山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情况、组织代表视察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市人大代表统一活动日视察等。这些围绕民生工作为中心的代表活动,每次直播都有逾20万人次的市民在网上“围观”,并纷纷点赞。


2021年12月17日上午,10名市人大代表在市交警支队邀请下,现场视察主城区部分交通拥堵黑点和改善情况,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各种创新的宣传方式,拓展了代表收集民意的渠道。中山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更多地变为主动走访,就这些网络上反映的问题主动出击,倾听群众声音。对于人大代表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参与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实际过程之中,进而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这强化了社会对人大代表身份与职务的认同,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积极性和责任感。

曾三次参与调研市民小区燃气管道改造及供水改造问题的人大代表董秀清说:“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我们是带着群众的托负来做监督工作。这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方式。协调督促政府部门解决民生问题,就是实实在在为民办事。”

有网友留言:“感谢市人大的辛勤付出,我相信在你们的务实努力下,市民们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幸福的。”

高质量完成重大课题调研工作

本届市常委会履职以来,高度关注民生民计,回应社会关切,顺应人民期盼。市人大常委会分别把“优化交通管理,整治交通拥堵”、“推进公办中小学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完善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定为2017-2021年度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市政府组成人员座谈议题。市人大常委会采取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开展专题调研与职能部门座谈、现场调查与实地走访等组合调研与监督形式,全面了解各项议题推进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项议题推进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建议,高质量撰写主报告。

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还十分重视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地方人大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及时总结推广中山市人大工作经验。2017-2021年度入选省人大制度研究会的论文共33篇,其中12篇获评优秀研究成果。《地方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和《善用微传播宣传人大制度》两篇论文作为优秀论文代表在省人大制度研讨会宣读交流。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陈慧
◆图/记者 缪晓剑
◆编辑:曾淑花
◆二审:査九星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