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惊艳开幕,为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在运动员入场环节,场边一直热情跳跃的“气氛组”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其中就有中山纪念中学的毕业生黄舒炜。
▲中山纪念中学的毕业生黄舒炜
据了解,黄舒炜现在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大四学生,初高中均就读于中山纪念中学。“气氛组其实有个名字叫‘标兵’,是冬奥志愿者团队的一部分,由300多位来自首都四所高校的学生组成,我们的任务是标出运动员的行进路线,热情欢迎并引导他们行进。”
▲黄舒炜在校内训练
从去年10月3日起,黄舒炜等就开始了训练,在校内、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一共训练了35次,近267小时。“担任标兵对于体能有很高要求。我第一次训练时没做完准备活动就低血糖了,所以对于我来说训练主要是锻炼耐力。”黄舒炜介绍,进入鸟巢训练后,训练强度又提升了,音乐响起就要一直舞动、跳跃,短则30分钟,长则60分钟。
虽然没有专业学过舞蹈,但黄舒炜会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一块跳舞。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她在训练中动作突出,导演点名让她进行动作示范。“动作标准是一方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饱满的状态,让世界能感受到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让运动员们感受到中国的热情!”
▲黄舒炜(蓝色衣服)对中国香港代表队“比心”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许多网友纷纷发表评论:“气氛组好热情,但他们不累吗?”“他们有没有轮班制?”黄舒炜表示,开幕式当晚的确是“气氛组”舞动时间最长的一次。“我那天身体不是很舒服,上场前还吃了两粒止疼药。当晚由于舞动比平时更激烈,我体力明显下降,但现场氛围太好了,让我坚持热情舞蹈。”
黄舒炜表示,运动员们的热烈回应让大家更加精神振奋,“外国运动员回应‘Hello’‘Thank You’等,还有的对我说‘你好’。”黄舒炜说,中国队入场的时候,她猛地一用力,左脚小腿抽筋了,但不能也不想停下来,边跳舞边喊着“加油”“中国最棒”!“中国的运动员们也超级热情,和我们击掌欢呼。”
“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回忆,当天拍了很多照片,还特地录了vlog记录,跳完还觉得意犹未尽,这几天在隔离中还一直和小伙伴们回忆,发了好多朋友圈。能够在双奥之城北京参与这样一场世界盛会,我觉得很荣幸、很自豪!”黄舒炜激动地说。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闫莹莹
◆图/通讯员 林坚发提供
◆编辑:王欣琳
◆二审:蓝运良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