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呈指数增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导致城市多处水体不达标。作为目前最为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中山未达标水体整治已刻不容缓。
市政协委员苏雷表示,整治推进缓慢、工业偷排和生活直排现象突出、已治河涌缺少长效机制是目前河涌水体治理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加强未达标水体的宏观监测是治理的前提。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可为污染水体治理的有效管理与环境保护绩效考核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对中山水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未达标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也存在一些技术限制和复杂因素。
对此,苏雷建议,采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黑臭水体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污水偷排、直排、漏排等点位,提高检查工作效率和精准程度;补充卫星遥感与无人机遥感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长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与对比分析;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对突发状况进行应急监测,对污染源进行有效追踪定位;利用统筹全流域“一盘棋”,加强部门间、区域间合作,通过信息互通和科技手段实现各种监测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加快建立综合监测体系。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黄靖怡
◆图/记者 余兆宇
◆编辑:汪佳
◆二审:蓝运良
◆三审:徐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