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评论丨这片土壤能长出世界级企业

发布时间:2022-02-23

2月23日上午,久雨初霁,阳光和煦。在中山火炬开发区,明阳集团总部基地正式开建。“扎根中山”“挺进世界五百强”“普惠全球亿万人”等字眼,成为背景板上最鲜明的注脚。

就在今年,明阳集团提出了“三年实现双千亿,五年冲刺世界500强”的目标。随着总部项目动工,规划蓝图变为“施工图”,企业发展站上新的起点。“始终坚持总部扎根中山、植根中山,就是要在中山创办世界级的企业,铸造大国重器!”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一番恳切之辞,豪情壮志溢于言表。

这种豪情,既来自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信心,也来自于对中山这座城市的信心。城市与企业,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每一座城市崛起的历程中,都有成功企业搏击风浪、披荆斩棘的烙印。明阳植根中山的发展脉络,正是企业与城市在时代洪流中同频共振、相互成就的写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明阳的创业史,也是中山工业经济崛起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初,“敢为天下先”的中山,诞生了以十大企业为代表的“十大舰队”,“广东四小虎”的威名享誉全国。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感召下,1993年,张传卫被中山的创业氛围深深吸引,辞掉工作,带着六个伙伴和1.2万元资金,来到中山创办了明阳电器厂。租房子、买设备,1万多元很快花光了。企业收到了两个订单,却没钱买材料。张传卫没有放弃,他硬着头皮找到材料商,用真诚打动对方,赊来了材料。这两笔订单,让企业站稳脚跟。

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和韧劲,张传卫等一批弄潮儿,胼手胝足叩开了企业经营的大门。这种敢拼敢闯的精神,也成为企业日后发展最重要的基因。

1999年,中山提出了“工业立市”战略,除了发展五大支柱产业,还引导企业入园走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促使一批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开辟了一条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明阳等一批企业成长壮大,从区域市场的敲门问路,到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实现了从产业的追随者到并行领跑的转变。

回顾明阳的创业经历,有几条经验弥足珍贵。

第一,准确把握住政策机遇风口。2005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风电发展的政策,明阳审时度势、转型升级,开启“追风”之路,用5年时间实现了产值从5亿元到100亿元的飞跃;近年,明阳又围绕国家“双碳经济”新机遇,正式启动“碳中和”布局行动,立志让智慧能源普惠中国、普惠全球。

第二,坚持创新引领。明阳坚持创新引领、自主研发,从低压配电箱起步,一步步发展成为风光储氢全产业布局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集团。企业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工程中心和中山首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海上风电重点实验室。

第三,坚守实体制造。除了在技术上不断实现创新和保持领先,明阳还致力于发展模式革新,从设备供应商向整体方案解决提供商转变。但不管模式怎么变,实体制造始终是明阳的立身之本,如同摩天大厦底下最稳固的基石。

明阳的“成长密码”,除了自身的动因之外,还与城市的发展环境密不可分。中山高度重视明阳创新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火炬开发区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下,全市“一企一策”支持明阳做大做强。明阳总部项目在全市率先探索混合产业用地模式,正是我市政策创新、打破自我设限的结果,是党委政府无私高效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案例。火炬区在土地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排除万难,勇于担当,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里做工作,争取到了群众的支持。从启动土地征收到土地公开出让公告期满,仅用了一年时间。

“只有中山的企业发展了,中山才有美好的未来。”正如市委书记郭文海在明阳总部动工仪式上所说,中山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干部一定会高效地服务企业、贴心地服务企业、无私地服务企业。

可以说,中山的千亿龙头企业梦,与明阳进军世界500强之梦,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城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企业所需的创新发展土壤和阳光雨露;企业则保持定力、自强不息、坚持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此,彼此相互成就,形成良性循环。或许,这就是张传卫坚信“中山的土壤将会培育大企业、大产业”的原因所在。

明阳未来可期,我们也期待中山未来有更多“明阳”。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隋胜伟 郭锦润
◆编辑:曾淑花
◆二审:陈彦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