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点新闻》丨规范“后备厢集市” 激活经济新“夜”态

发布时间:2022-08-04

作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沙岗墟传统商贸习俗,有着800百多年历史。小墟日日有,大墟三六九。天亮聚、天黑散,还有凌晨的天光墟,这一直以来都深受中山市民喜爱的民间集市。现在,这个古老的沙岗墟,也紧跟“夜经济”潮流。沙岗墟文化广场指定位置,除了三六九的墟市日,晚上还出现了“后备厢集市”。

星光同一排车尾灯一齐闪亮,车尾箱盖一打开,就是迷一间迷你移动小店铺。各具特色的店名,从咖啡、茶饮、美食,到玩具、手作、包袋等,各种潮人潮流摊档都有。这与一般路边乱摆卖不一样,管理方细致考虑了车辆和档主摆的位置、市民的行走路线。晚上有专人在现场维持秩序,市民只要从入口进来,沿着规划的路线走,基本上会路过里面的每一个摊档。

这个夜晚的后备厢集市,吸引的多是年轻的摊主。目前块内的200个摊位已基本饱和。有摊主是有实体店,来这里“引流”的;有摊主是白天有正职,晚上来兼职的;还有摊主是来体验生活、拓展社交朋友圈的。各种有想法、有冲劲的年轻人,聚在这里寻找夜经济的商机。

中山市政府近年对一些新业态,也十分支持,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和支持夜间经济发展。例如《中山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到支持开展夜间促销活动,搭建“夜游、夜赏、夜购、 夜品、夜娱”等主题场景,打造一批夜间消费网红打卡地。

据了解,中山除了沙岗墟这个点,还有一些其它区域也有了社区自发管理的后备厢集市。这种民间集市作为新兴事物,尚处于摸索阶段,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带来新商机的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隐患。如何做到在不扰民、不妨碍交通的情况下,还可以保障商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等?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以规范和引导,要及时有效跟进监管,及时解决现实存在的难题。我们也希望“后备厢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商机”,而不是造成不良影响的“投机”。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编导:陈慧 朱晖
◆文案:陈慧 朱晖
◆主持:柯颂
◆拍摄:陈晨
◆视频后期:陈晨
◆设计:贾荐勋
◆助理:梁绮娜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