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问效!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南区“工改”工作

发布时间:2022-04-20

4月19日,市人大代表“工改”专项集中视察第十一组到南区街道视察“工改”工作开展情况,为南区街道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市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工委主任林惠强、省人大代表刘燕、市直机关代表小组、南区街道代表小组和南区街道领导郭渊、谢力生、朱勇参加视察。

跟踪问效:走访“工改”现场了解项目进展

19日一早,代表们冒雨走访了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树涌工业园、盈合智能家居、冠一智能包装等工改项目情况,边看边问,详细了解项目概况、改造模式、经济效益以及遇到的困难等情况。

据介绍,今年以来,南区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工改作为“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的生动实践,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挂图作战、同步招商、分类施策,重点开展园仔山白石环一期365亩“工改”,一并推进个人自改。目标是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拆除整理不少于510亩。目前各项工作的开局良好。

在恒美村园仔山白石环一期,代表们看到,工业园区部分厂企在南区街道帮助下着手开始搬迁。该项目一期主要采用政府收储的方式进行,已基本完成改造意愿调查、基础数据调查和单元计划、单元规划编制工作,正争取经联社股民的支持,后续还将继续跟进服务好园区的企业清退搬迁工作。

代表们一行视察了两个权利人自主改造项目。其中盈合智能家居属于两个不同国有权属人的联合改造的“工改工”项目,改造范围用地约42亩,拆除用地内建筑面积约16800平方米。据悉,该项目原有厂房建筑以单层为主,容积率仅0.6,且建筑质量差,使用率和产出效益低,已无法满足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的需求。改造主体拟投资2.94亿元。新建厂房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5.04亿元。该项目改造过程中,南区街道分类施策,针对当地私人用地比较零散等情况,加强政策宣讲,鼓励不同国有权属人的联合改造,用足用好市相关政策红利。另一个项目冠一智能包装改造项目则属于全市第一批集中动工的工改项目,代表们在现场看到,原有的低矮厂房已经拆卸一空。由于该项目涉及岐江岸线管理,南区街道办事处正积极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企业的建设诉求。

南区街道还提出,将实行“项目经理人”的推进模式,由南区工改指挥部干部牵头,统筹指导方案制定、完善历史用地手续、企业腾挪清退等各个环节,用目标倒逼责任、时间倒逼进度、督查倒逼时效。积极联动各责任单位,继续做好工改过程中的同步招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服务工作。


▲代表们走访南区冠一智能包装改造项目现场。

把脉开方:为南区“工改”工作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省、市人大代表详细听取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工作情况汇报,了解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林惠强、刘燕、汤爱军、张颖姬、修小娟、刘正欣、范志超、龙川、莫湖燕、闫桂、林素巧等代表分别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塑产业结构、同步招商工作,基础配套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讨论交流,提出意见建议。省人大代表、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刘燕建议,面临“工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建立问题台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在同步招商方面,要多方面拓宽招商渠道,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专职招商团队。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市妇联副主席汤爱军建议,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研究好用好“工改”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在“工改”过程中要服务好企业;二要做好环境保护,坚持“工改”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手抓,让“工改”与产业转型升级齐头并进。


市人大代表、广东微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志超建议,在同步招商过程中,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互通,探索更加灵活的企业落地政策,让新厂房迅速找到新产业,增强企业参与“工改”信心,实现双赢。市人大代表、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机械新品部经理、机械高级工程师龙川说,要明确“工改”的目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工改过程中,要注重倾听企业诉求,统筹做好同步招商,做好人才服务,在新项目启动前,要提前谋划周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

▲代表们为南区“工改”把脉开方。

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工委员主任林惠强认为,南区街道在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上高度重视、思路清晰、谋划到位、工作扎实、卓有成效。他表示,做好下一步工作,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以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工作推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要进一步提振担当作为精气神,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强化工作保障,以破釜沉舟的勇气魄力,交出一份优异答卷。三是希望广大人大代表,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履职,既如实反馈报告基层意见,督促各方落实职责,同时做好读通读懂“工改”政策,做好政策宣讲员,争取群众广泛支持,形成强大合力。

市人大代表、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渊表态,“工改”是一场没有退路、非赢不可、势在必行的攻坚战,南区街道作为最基层、最一线,坚决统筹各部门加速推进“工改”,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未来将更加积极主动争取省、市的支持,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汇报,坚持工改和招商同步,在全市统一部署下扎实推进工改各项工作。希望广大代表多提宝贵意见,多为人民发声,让“工改”的红利切切实实落到群众身上去,真正以“工改”推动中山市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本报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郑华昌 胡志锦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徐钧钻
◆二审:魏静文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