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镇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节点,与南沙、前海两个自贸区相邻,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要将区位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必须强化战略思维,在准确把握“时与势”“竞与合”的基础上明确差异化定位,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6月13日,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三角镇党委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挖掘潜力、厚植实力、提高能力,较好实现了“双统筹、双胜利”。接下来,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抢抓新的战略机遇,践行“优一、强二、进三”的协调并进发展思路,努力跻身全市第一梯队。
1
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
更大格局谋划未来发展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的重要理念,并赋予中山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这就是三角镇新的重大机遇。
“我们将把省党代会精神与市委提出的‘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整体贯彻落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未来发展。”李宗表示,三角镇一方面要争当东承“主力军”,细化落实对标、对表,对比、对症,对话、对接的“六对工作法”,打造中山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先行示范镇;另一方面要争当北融“排头兵”,主动做好与广州南沙和佛山顺德的交通对接、产业对接、人才对接,让两地的政策效应、创新效应、规模效应更直接有效带动三角发展。三角人民坚信,坚持正确战略加上接续努力,一定能把三角建设成为珠三角“黄金内湾”中的“金三角、绿三角、福三角”。
2
提出“优一、强二、进三”
的协调并进发展思路
李宗介绍,三角在经济领域仍是一个发展中的镇街,大致处于第三梯队,但三角干部不甘三流、志在一流,提出要“发扬‘三牛精神’,把三角镇干成‘三牛镇’”。这个“三牛镇”,意思是一产、二产、三产都要“牛”,改革、发展、稳定都要“牛”。怎样实现?不能靠空喊口号,关键是要找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们咬定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不放松,提出‘优一、强二、进三’的协调并进发展思路,着力做到三个变。”李宗介绍,这“三变”分别是:一是把“洼地”变成“高地”。对新招引项目严格把关,近年新落户项目的“三强”指标,均比市“6126”门槛高20%以上。过去五年,三角全镇的工业投资总量排全市第2,占全市总量达11.1%。千方百计助力老企业增资扩产,推动老树发新枝。过去五年,全镇工业技改投资总量排全市第3,占全市总量超10%,占全镇工业投资总量近60%。二是把“死水”变成“活水”。创新推行将电镀、印染类企业排污权“水量”与其产值、税收挂钩的硬措施,加快清除小散乱污危企业,努力把高平工业区打造成“高水平、真公平、得好评”的高质量园区。2021年,全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1家,总量达252家,增长幅度全市领先,今年将努力再增加50家以上。三是把“生鱼”变成“熟鱼”。按照“抓住一条鱼”“把生鱼做成熟鱼”的思路,加速推进生鱼养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打造耳熟能详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通过不懈努力,三角镇近五年的GDP平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已经从2017年全市排名第14,跃升到目前的第6,目标是进入全市前四位。生态也在持续优化,71条内河涌的综合水质稳步提升为全市前4,轻度黑臭水体从2020年初的33条,减少至2021年底的3条,重度黑臭水体去年始已经实现清零。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说明,三角已经初步驶入了发展正轨并加速进入快车道,接下来三角仍将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快中求稳,真正形成一个“稳”的闭环,蹄疾步稳跻身中山第一梯队。
3
推行“技改+工改+水改”三改并进
“三角是水乡,但早些年却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吃过苦头、栽过跟头,原因就是没有打破野蛮生长的路径依赖。为此,我们完整准确全面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对传统产业和传统园区‘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大力推行‘技改+工改+水改’三改并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实施成效还是比较好的。”李宗介绍,三角镇对电镀、印染、化工这类传统特色企业,不是全盘否定、全盘抛弃,而是通过排污权“水量”改革来促进优胜劣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多数企业是理解和支持的。
李宗表示,“对一线的疫情防控,我们在具体落实中也一直强调不搞一刀切,注重深刻完整全面领会中央精神,最大程度避免简单化操作,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镇党委在2020年也被评为全省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一个人也好,一个地方也好,既要守住精神内核,同时要勇于破旧立新,走出舒适区。特别是当这个舒适区已经变得很不舒适时,就必须自我革命、自我突破,而不是固步自封、作茧自缚。”李宗表示,当前三角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还有一些,希望市级职能部门可以进一步强化放管服理念,三角全体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 记者 柯颂
◆图: 记者 文波
◆视频拍摄:文波
◆视频编辑:陈晨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