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⑤ 深圳卫视聚焦中山:广东落子中山,黄金内湾提速!

发布时间:2022-07-12

【编前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广东省委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中山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7月12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发文聚焦中山,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7月11日,广东省委深改委正式对外公布消息: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省委深改委要求,以推进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当天,“中山发布”消息称,如果说深中通道带来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物理空间融合,那么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将会是两岸实现深度化学融合的一座“无形之桥”。

有分析称,这预示着“深中一体化”的脚步越来越近;也有观察者认为,广东此番落子,将使黄金内湾建设提速。

可以肯定的是,当下,珠江口东西两岸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01


中山与深圳,越来越近了

今年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实现合龙。中山与深圳,越来越近了。

深中通道一头连接珠江口东岸的深圳,一头是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它全长24公里,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

这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是粤东通往粤西的黄金走廊。建成后,不仅将大大缩短深中两地的通勤时间,也为湾区11城的“1小时生活圈”,增添一枚分量十足的砝码。

▲2022年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实现合龙。陈泰玉 摄

据广东省交通集团透露,目前,深中通道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度投资计划已完成超50%。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莲花山通道建设,构建以广佛—港深、广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为主轴,覆盖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主要城镇的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珠江口东西两岸“天堑变通途”,大湾区的“时空压缩”程度进一步加强,各类高端资源和要素的浓度也越来越高。

02


广东对这座“无形之桥”寄予厚望

从新闻通稿看,对于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广东是寄予厚望的。

省委深改委提出,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牵引推动实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在破解土地碎片化、投资项目审批、科技创新、推进粤港澳台侨合作等方面探索创新,加强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东莞滨海湾新区等重大平台联动发展,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

广东省向实验区下放了哪些权限?

省委深改委提出,要加强对实验区建设的支持和指导,围绕改革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政策供给。允许直接复制其他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已获下放的省级权限。

广东省还要求,各有关地市要服从改革大局,积极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加强城市间协调合作,配合建立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改革联动机制。

03


中山围绕两座“大桥”作出安排

在珠江西岸,中山也发出强烈的对接信号。

中山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主战略——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

其中,东承内容最引人关注,报告着墨也最多。中山提出强化东承功能,全面学习拥抱深港,以翠亨新区和火炬开发区为桥头堡,并从规划、创新、产业、营商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全方位学习拥抱深港,深度对接珠江东岸。

中山市委主要领导也在多个场合提出“向东看”,中山加快对接深圳的要求,强调研究加快推进与深圳等周边地区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全面学习、对标、拥抱深圳,加快深中产业拓展走廊规划建设等等。

根据“中山发布”消息,早在实验区正式获批之前,中山已经紧锣密鼓行动。围绕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六个一体化”,成立深中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6个专责小组,制定相关方案,主动到深圳对接。

营商环境一体化方面,全面对标学习深圳,在审批效能、服务企业上集中发力,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

产业一体化方面,瞄准深圳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个未来产业,服务深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交通一体化方面,抓住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窗口期,加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水上交通、公共交通谋划对接,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创新一体化方面,坚持“深圳创新+中山产业”为主导,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以公共服务共建为纽带,聚焦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需要,建立区域公共服务便捷共享的制度安排;

规划一体化方面,全面对接深圳都市圈规划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为全方位一体化提供基础支撑。

04


黄金内湾提速,深圳如何做?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提升一体化水平,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中山是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重要一员,更是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融合交汇点,在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山城市风景。

专家认为,广东此次落子中山,预示着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也意味着黄金内湾建设的提速。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分析指出,实验区建设应该说是广东推动黄金内湾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珠江东西两岸融合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乃至实现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协同发展的新手段。

“可以预见,随着实验区的建设,深圳和中山在珠江口两岸城市势能还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省区域一体化将进一步深化,改变过去东岸缺空间,西岸缺发展动能的局面。”曹钟雄表示,未来深圳、中山两市可以通过深度协同,促进两地在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城市建设等均衡化发展,实现1+1>2的协同效果,共享创新、发展红利。

“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推动出台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深圳市委市政府部署今年全市工作时多次强调,作为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深圳必须为大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全省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曹钟雄建议,作为先行示范区和大湾区核心引擎,在当前创新驱动和制造业立市等重大战略驱动下,深圳更要发挥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龙头优势,聚焦“20+8”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以集群方式加强与中山的产业对接,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深度布局,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形成“总部+基地”、“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等多种形式和方式,深耕东西两岸,形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同。同时深圳也需要发挥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带头示范、引领改革,促进中山等西岸城市的改革协同。

“同时,中山也要跟进深圳步伐,调配资源全面拥抱深圳,改变传统招商引资、简单承接外溢等旧的打法,找准赛道,聚焦领域,深度融入到深圳产业链供应链和科技创新的主航道,找到自己发展的新动力。”曹钟雄说。

结语


盛夏之时,珠江两岸,东风乍起。

每一朵浪花,都是奔涌大潮的推动者。每一次潮起,都是浪花汇聚的新能量。

目前,珠江口两岸发展确实存在一定落差,但当两个海平面逐渐打通,其释放的势能是值得期待的。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编辑:蓝运良 
◆二审:朱晖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