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丨李宗:争当东承“先行镇” 北融“排头兵”
2022-09-07 来源:中山+

“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对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三角镇来说更是如此。”日前,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三角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未来发展,切实肩负起三角作为中山“东北大门”的使命担当,争当东承“先行镇”、北融“排头兵”。


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记者 文波 摄


战略定位:
争当东承“先行镇”北融“排头兵”

李宗表示,三角镇将着力在东承北融上下功夫,在聚焦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规划等六个方面,推动与深圳等东岸城市一体化融合互动发展中抢抓先机。
“一是争当东承‘先行镇’。抢抓深中通道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与深圳的对接,利用近年来新招引供地类项目中深圳企业占比达80%的基础优势,靶向发力精准吸引更多深圳优质项目落地。二是争当北融‘排头兵’。重点做好与广州南沙的交通对接、产业对接、人才对接,让两地的政策效应、创新效应、规模效应更直接有效带动三角发展。推动三角的顺丰、上药物流等项目建设与黄圃铁路国际物流园融合,助力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李宗表示。

发展重点:
推动产业一体化,建设新材料产业园

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依托保税物流中心、高平化工园等共建区域产业功能服务平台,共同发展现代供应链、会展、跨境电商等产业集群,建设科技金融珠江西岸服务基地,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对此,李宗表示,三角镇将根据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规划布局,高标准打造中山市新材料产业园,为深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供保障。

一是进一步拓展高平工业区的发展空间,着力发展以半导体为主的新材料、电子化学、高端装备、健康医药等新型战略产业,加快打造我市乃至大湾区的新材料行业集聚区。

二是大力推进传统电镀、印染、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健康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三是瞄准深圳地区精准引进效益好、技术高、带动强的项目,主动做好配套对接和靶向招商,着力建设深圳产业创新资源的重要承接地。

据介绍,目前,三角镇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引进投资26.4亿元的广东医谷·三角加速基地项目,将在三角镇打造大湾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心;半导体产业方面,引进投资30亿的高密度倒装芯片项目,打造高密度倒装芯片封装基板的研发与量产基地;半导体产业配套方面,引进中科富海综合气体岛项目,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涵盖氦气、氢能源、电子特气及空分装置的综合气体岛。

攻坚方法:
大力践行“六对”工作法
深入贯彻“一二三四”招商法

李宗介绍,三角镇将按照“优一、强二、进三”协调并进发展思路,继续运用好近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六对”工作法和“一二三四”招商引资法,务实达成战略目标。

据悉,“六对”工作法是:

一是对标,学标杆、赶先进,组织镇村干部分批到深圳学习借鉴深圳优秀经验,坚定不移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对表,对照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路线图和任务表,在全市一盘棋中更深入学习、更精准谋划、更准确对表,精益求精做好各项工作。

三是对比,通过“大学习、深调研”进一步认清差距、找到短板,同时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四是对症,切实解决好项目落地中的各方面困难。

五是对话,既走出去也请进来,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加强学习、加强对话、加强沟通,切实提高与优势项目、高端人才对话的质量和深度。

六要对接,关键是要接得准、接得快、接得住,并且要在链条上接得更长、在前瞻性上接得更远、在附加值上接得更高,实现互利多赢可持续发展。

而“一二三四”招商引资法是:

“一个中心”,即看企业一把手是否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是否专注于搞实体经济;

“两个基本点”,即看企业是否有一个团结奋斗的团队、是否有核心技术比较优势及发展潜力;

“三个有利于”,即一看是否有利于融入“双区驱动”全省战略,二看是否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三看是否有利于强链、补链。

“四不原则”是:不听忽悠,提高自身判断力;不讲情面,一切以项目质量为衡量标准;不逾底线,保持亲清政商关系;不怕困难,千方百计解决项目落地难题。

“通过不懈努力,三角镇工业基础越打越实,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逐年进步,从2017年全市排名第14、2018年全市第11、2019年全市第8、2020和2021年全市第6跃升到今年上半年的全市第5,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进入全市前四位。”李宗介绍。


编辑   张志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