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山“南大门”的神湾镇将如何利用区位优势,落实省市相关融合发展要求?近日,神湾镇党委书记林伟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神湾镇已高标准谋划了临港经济改革试验区、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外沙科创园的“一区三园”产业布局,将通过提升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优化政务服务和转变干部作风等措施深层次对接珠海和港澳、拥抱深圳等珠江东岸城市产业,全力推动省级实验区建设。
▲神湾镇党委书记林伟强。中山日报记者 文波 摄
深层次对接珠港澳,积极拥抱深圳等城市产业
神湾镇地处中山“南大门”,位于磨刀门水道出海口,与珠海斗门隔江相望,西部沿海高速、西环高速贯穿镇域,经中山-澳门游艇自由行航线半小时可到澳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明显。神湾还拥有42公里绵长岸线,国家一类口岸神湾港是全市服务功能最齐全的口岸之一、全市航运条件最好的港口之一,经济社会效益、辐射带动作用强,口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神湾镇高标准谋划了临港经济改革试验区,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外沙科创园的“一区三园”产业布局,将神湾港、粤澳游艇自由行作为牵引发展的“两个轮子”,全方位、深层次主动对接珠海和港澳,加快“南联”步伐,积极推动珠江口东西岸融合互动发展。
为抢抓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林伟强介绍,神湾镇将依托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成熟的制造产业基础、国家一类港口资源,全力破解土地瓶颈问题,促“工改”腾空间,通过“一区三园”平台的发展,全力推动实验区建设。
一是积极对接拥抱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产业。神湾镇加强与深圳智能装备、新能源产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并计划设立深圳、东莞产业招商联络点,加大对先进地区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二是“优化服务”。神湾镇加快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服务、政策创新等“软硬件”上下苦功。加快落实“马上办办公室”和“行走的办公室”,常态化开展好每周二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挂点联系骨干企业工作;从8月份开始,每周二早上还举行“政企面对面、服务心贴心”早餐会,加强与镇内重点企业的交流,重点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健全政企银磋商、对接机制,提高政务服务办事效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是“转变作风”。突出解决干部“重说轻干”的问题,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干部办事“摆问题”“推脱甩锅”“专业不精”“等靠要”“马虎应付”“不愿出头”等6大问题。今年以来,神湾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完善了绩效考核方案等激励制度,接下来要不断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干部队伍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依法办事”“放胆做事”“高效成事”的干事创业氛围,打造一支团结拼搏、战斗力强的“神湾铁军”。
吸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神湾实现产业化
提升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一体化融合互动发展是中山市推动建设实验区的重要路径之一。林伟强介绍,神湾镇眼下正加速汇聚创新要素,对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澳珠极点建设,推动科技设施联通、创新平台互通,吸引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设立创新平台,吸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到神湾实现产业化。
一是盘活镇属资产资源,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打造电子商贸、进出口贸易企业注册平台,成功吸引广东丰麟进出口有限公司、兴通进出口2家外贸企业入驻。
二是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服务中心和高端人才俱乐部,遴选一批产业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农业带头人等进行重点培养扶持,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跟踪。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市内一流、省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新建成的中山市实验技工学校总共开设7个专业、约3700个学位,并于今年9月开学。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当前神湾镇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市工程研究中心19家,已有34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13家企业备案开展技术改造、总投资2.68亿元,力争年内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编辑 张志平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