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沈阳细河:从昔日“龙须沟”到今日“文化之河”

发布时间:2022-07-23

盛夏的细河迎来了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这条穿越辽宁省沈阳市重要工业区的昔日排污河,如今经过综合整治,成为城市景观带,大量市民假日里来此纳凉、避暑。

“真是没想到,几年前,这还是条臭水沟,别说遛弯,路过都要捂鼻子。”在沈阳市铁西区生活了10多年的王展说。

全长87.1公里的细河是沈阳市的纳污河,其中有63.9公里流经有“东方鲁尔”之称的铁西区,由于流域内重污染企业多,导致细河水体长期受到严重污染,曾被称为沈阳的“龙须沟”。


▲2019年9月,细河河道治理作业现场。受访者供图

细河上游一段为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用于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卫工明渠,位于老铁西区;下游则穿过承接老铁西工业企业转移的新工业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沿岸遍布大大小小几百家工业企业。

“细河‘蝶变’是铁西区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谋划转型振兴,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铁西区委书记郭忠孝说,铁西区自2017年开始,累计投入12亿元对细河进行综合治理,让这条工业之河、排污之河,变成了生态之河、文化之河。


▲7月5日无人机拍摄的细河U谷公园。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细河综合治理工作启动以来,铁西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专班,全面对细河开展排污口溯源排查,大力封堵、拆除违法排污口,沿线设置了16个监测断面,每半月监测一次水质……

沈阳市对细河治理进行了全面部署。污水处理厂升级、河底全面清淤、河道封育治理等措施多管齐下,一系列治理“组合拳”打出后,细河水质不断好转,两岸环境持续优化。

如今的卫工明渠两侧,商圈、公园遍布,河中碧波荡漾,河岸绿树掩映,休闲步道沿河延伸。老区西南侧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排排新工厂在进行数字化、低碳化改造,污水必须接入污水处理厂后方可排放。


▲图为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细河。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我们还根据每家企业产生污水的不同特点,‘一企一策’制定污水治理方案。”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张尔思说,污水经企业自身处理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已基本稳定达到一级A入河标准。目前,细河水质也由2017年的劣Ⅴ类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

清凉的中央喷泉、有着超大滑梯的天鹅堡、可爱的绿色小熊景观……在治理后的细河U谷公园,蜿蜒曲折的河岸边,许多人搭起帐篷,享受慢生活,偶尔还有水鸟到此栖息。

“我们把治理后的细河称为‘文化之河’,因为它记录了一个老工业区的振兴发展历程。”郭忠孝说。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编辑:王欣琳 
◆二审:黄廉捷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新华网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