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文明更美好丨文明家园“议”起建!中山288个村(社区)100%建成村(居)民议事厅

发布时间:2024-03-14 来源:中山+

近期,朗晴假日小区业委会主任陶小贺异常忙碌。

位于东区街道桥岗社区的万人小区朗晴假日电梯的消防设施等重新检修翻新,并建立了定期的管养制度。他忙着组织小区党员代表、业主代表、楼栋长逐一验收检查。一系列基础设施的翻新完善,得益于由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组成的“四方平台”协商机制。陶小贺说,“没有‘四方平台’前,类似这样的问题,吵来吵去。”

近日,朗晴假日小区通过“四方平台”红色共治议事厅发动居民捐赠爱心图书,在小区公共区域成立流动图书角。通讯员供图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四方平台”是东区街道因地制宜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制度化成立的居民议事厅。在中山市民政局的指导和推进下,目前中山288个村(社区)100%均已建成村(居)民议事厅。市民通过议事平台参与社区治理,去年累计开展协商活动超2.5万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超过3000个。居民们说,自己家园自己管理,住得舒心、住得舒服。

有事好商量,纠纷少了近9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全国,许多老旧小区的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朗晴假日小区建成于2008年,有3237户居民,人口近1.5万人。看到全国各地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自己小区的消防设施怎么样?这成了许多小区业主的“心病”。

居民齐聚一堂开展议事协商。通讯员供图

越来越多业主将意见反馈到业委会,并由业委会将意见呈上“四方平台”,大家在协商酝酿中达成共识。“这样的高效,过去想都不敢想。我之前甚至都买好房子准备搬走。”陶小贺说,2019年以前,由于没有这样的议事平台,遇到类似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时候吵到面红耳赤,就是谈不拢。在市民政局指导下,社区党委牵头,2019年,被居民称为“四方平台”的社区红色共治议事厅成立。“一方面有了社区党委引领,大家奔着解决问题去。另一方面,大家也有了共识,自己的家园要人人出力,才能变得更好,住得更舒心。”陶小贺说,有了成熟机制,有事好商量渐成了他们鲜明的社区文化。

吴大丽2011年搬进朗晴假日,前几年饱受地下商铺油烟问题的困扰。多次投诉到有关部门,然而执法人员一走,问题又“死灰复燃”。随后,大家把问题上交“四方平台”,从事环保工程方面的业主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法,并愿意牵线提供优惠,商户第二天就整改了。“大家心平气和坐下来谈,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我们小区越来越和谐了。”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朗晴假日小区搭建“四方平台”议事协调机制以来,曾经的问题小区的投诉率下降88%,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百余场。桥岗社区党委负责人介绍,这样的议事机制正在社区各居民小区复制推广。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美

无独有偶,南区街道的悦来花园、南苑新村是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两个相邻的老旧小区。一个有物业管理,一个没有,居住体验就有所差别。今年春节,对于退休居民周惠明来说,十分愉悦。得益于城南社区的党群流动议事厅,两个老旧小区的居民一同协商,将小区间5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改造成口袋公园。“我们今年也算住上了花园小区了。”明叔乐呵呵地说。

悦来花园、南苑新村间的闲置空地,在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被改造成口袋公园。通讯员供图

过去,由于缺乏物业管理,这块闲置空地长满荒草。经城南社区组织的党群流动议事厅讨论后,大伙决定给荒地来个“大变身”。在社区党委发动下,爱心企业、辖区商户和居民群众,纷纷捐赠油漆、水泥、砂石和废旧轮胎等物料。社区还发布了“绿美志愿者”招募令,得到许多热心党员、新就业群体、青年志愿者和居民朋友们的响应。

经过这一行动,明叔对小区的归属感明显增强。“过去没有议事厅,没有物业,大伙儿各自忙着工作,各顾各的。”如今小区可热闹了,几个热心党员正准备牵头,组织一些书画文体活动。“自己的家园就应该人人参与建设,人人共享美丽。”明叔说。

城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简小莉说,近年来,城南社区通过开展党群流动议事厅和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动员大家一起为社区出谋划策,凝聚了文明力量,推动文明进步。社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的“党群流动议事厅”,鼓励居民协商共治,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出题”“解题”,一起描绘幸福新图景。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