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一线⑱| 博顿光电:致力成为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

发布时间:2023-04-22 来源:中山+

今年初,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2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山市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顿光电”)榜上有名。该公司创立7年来,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在细分领域赛道进行高比例研发投入,目前拥有高端离子源和高端离子束整机装备全部产品的核心知识产权,共计超过180项,各应用领域客户超过180家,成为离子束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4月21日,记者跟随博顿光电CEO冀鸣参观该公司各种离子源及离子束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设计及制造场景。冀鸣表示,企业高质量发展最终靠的是科技创新,而对核心技术的不懈追求,正是博顿光电大步流星快速跃升至国内第一梯队的最大法宝。

博顿光电CEO冀鸣向本报记者介绍公司产品。记者 缪晓剑 摄

应势而为
树立服务国家科技进步的远大格局

2016年,博顿光电由中山市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引进,入驻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孵化。这是一家专业从事新型离子源及离子束装备关键技术研发、设计和制造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获批成立“广东省离子束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多项政府科技专项项目。2022年,在疫情影响行业迎来寒冬的背景下,博顿光电依然逆势前行,保持翻倍式的产值增长。

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记者 缪晓剑 摄

一路走来,冀鸣认为博顿光电的快速发展,是以国家重视科技发展为大背景,以粤港澳大湾区乘势而起为助力。“事实上,我们在创业之初,心里并没有清晰的远大前程规划。”冀鸣坦言,是在离子源及离子束细分领域落脚后,我们敏锐察觉并捕捉到了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的与日俱进,于是应时应势地决定专注于离子束微纳加工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与工艺解决方案提供,致力成为离子束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2019年,博顿光电踩准节拍推出首款产品,即国内最大光学遥感反射镜镀膜,被应用于航天领域。正是这个良好开局,将博顿光电推入了科技创新的快车道。

开船趁涨潮。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博顿光电致力于通过离子束核心技术研发及离子束设备的全自主可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外产品价格高、政策限制、服务缺失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有效解决了国内在高端离子源及离子束设备领域“用不上”和“用不起”的行业困局,形成了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生化检测、光通信、泛半导体等多行业领域的客户案例。

博顿光电的中空阴极霍尔离子源产品。记者 缪晓剑 摄

坚持科技创新
在特色化创新赛道实现突围

冀鸣告诉记者,光电行业链条长、领域宽,离子源及离子束整机装备处于光电和泛半导体领域的上游,是典型的“卡脖子”技术与产品,同时高端离子源及离子束装备国外技术垄断并存在禁运。

“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这些技术始终都要握在自己手中才行。”冀鸣表示,博顿光电立足细分领域,整合了横跨物理、材料、结构、软件等多学科的优势资源,系统掌握了离子束核心技术,从0到1、打破垄断,逐步填补国内技术与产品空白。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博顿观光电实现了高端离子源及离子束整机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年产量可达1000台套,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市场销售,产品技术指标全面超越国内中低端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产品售价、工艺适应性、设备兼容性、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

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记者 缪晓剑 摄

上月,市委书记郭文海在博顿光电调研时指出,企业高质量发展最终要看核心技术创新,只要立足细分领域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就可能做大做强。据了解,截至目前,博顿光电不仅具备高端离子源和高端离子束整机装备的开发生产能力,还具备业内领先的持续研发能力,拥有全部产品的核心知识产权。显然,博顿光电已经在特色化创新赛道实现突围。

冀鸣同时提到,中山光电产业起步早,有基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今年以来,中山市将光电光学产业列入“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之一,火炬开发区正在规划建设 “湾区光谷”,这些都是中山光电企业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他表示,博顿光电将继续坚持科研创新,持续加大对核心技术与关键工艺的研发投入,加快离子束设备产品的多品类扩展和行业应用开拓,力争成为国内该细分领域的领先者;同时,主动担当作为,加强与上下游的创新融合与联动,牵头组织制定离子源相关产品标准,为区域产业创新规范起到带头作用。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