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海调研曹边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奋力打造“百千万工程”标杆示范

发布时间:2023-11-19 来源:中山+

11月19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利用周末时间,到南区街道北溪社区曹边村,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就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精品村开展调研。

曹边村是中山保存较好的古村落,也是全市首批特色精品村之一。  来源:南区发布

曹边村是中山保存较好的古村落,也是全市首批特色精品村之一。在全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曹边村正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穿过百年沧桑的古庙牌匾,踏过古朴厚重的麻石街巷,武侯殿、炮台碉楼、曹边学校等古建筑相继映入眼帘。

曹边村风貌。 来源:南区发布

为了动员群众共建美丽家园,村里给村民发放了盆栽、柴火柜,各家各户自己管养、布置,种上各式各样的漂亮花草,整体环境更显明净雅致。郭文海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他表示,这些农村里的寻常物件,简单布置起来就是一道风景线。要引导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一起动手做好“门前三包”,让房前屋后净化绿化美化。美丽曹边吸引了不少周边城市游客慕名而来,偶遇来自香港、广州等地的游客,郭文海高兴地驻足和他们亲切攀谈,得知对方有意在中山置业,正在寻找发展新商机,郭文海欢迎他们抢抓“百千万工程”战略机遇,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大展拳脚。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郭文海指出,曹边村有独特的历史韵味,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充满原生态和自然美,农文旅融合发展基础较好,蕴含巨大发展潜力。要强化片区统筹思维,结合北台片区一体化规划设计,奋力打造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标杆示范。要加强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深入挖掘千年古井、百年荔枝树等特色资源,更好地宣传、展示曹边人文特色和自然风景,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要加强房屋风貌管控和提升,坚持修旧如旧,保留原有风貌特色,防止整齐划一、千篇一律,把古建筑和老侨房保护、活化、利用好。特别是要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前的时间窗口,补齐配套设施短板,用好点状供地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文化元素,发展特色民宿、餐饮等,加快打造农文旅融合爆点,让游客走进来、住下来,将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龙泉井水汩汩涌流,滋养了曹边村世代村民。郭文海与前来取水的村民、游客互动交流,并沿着新修建的林间栈道拾级而上,俯瞰南区风貌。

郭文海与前来取水的村民、游客互动交流。 记者 夏升权 摄

他指出,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保留下来的千年古井,提醒我们饮水思源。曹边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历代先辈辛勤付出、艰苦奋斗留下的宝贵财富,包括华人华侨为家乡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把主题教育和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围绕厚植思源文化这一核心理念,进一步挖掘弘扬红色文化、华侨文化、乡土文化,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更加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广泛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良好氛围。

随后,郭文海来到百亩之家农业科技基地,考察巨型水稻栽种情况。眼前高过头顶的“巨稻”,亩产超千斤,比普通水稻增产30%以上。

巨型稻(资料图片)。 记者 明剑 摄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郭文海由衷点赞。他指出,巨型水稻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三产融合创造了条件,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筛选更多适宜本地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将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市领导李长春、徐剑参加调研。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