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谈“百千万工程” | 古四村:打造高质高效、宜居宜业、富裕美丽的乡村

发布时间:2023-12-12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8”行动方案,11月初,古镇镇召开了强镇兴村工作大会暨村书记工作交流会,强调要发挥村一级主阵地作用,攻坚“强美治”,全力推进强镇兴村行动。即日起,“灯都古镇”推出“村书记谈‘百千万工程’”系列报道,深入贯彻会议精神,专访各村书记,挖掘村一级主阵地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过程中的思路、举措、作为及目标,推动各村互学互鉴,激励“比学赶超”,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确保全镇“百千万工程”推进畅通有序、协调高效。

 

古四村如何充分发挥村一级在“百千万工程”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赋能强镇兴村加速跑?

日前,古四村党委书记邓杰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古四村围绕市委“1388”行动方案,紧抓“市统筹、镇主战、村落实”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以充足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古四村落地生根,聚焦“强、美、治”,狠抓落实。

 

*

 

强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探索多形式村企合作模式,撬动产业振兴活力。

 

古四村集体物业发展势头良好,收入稳步增长。依靠古镇灯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古四村率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自筹资金兴建同益工业园,为优质企业落户古镇提供了空间;通过“村企模式”共同开发了国际路灯城项目和央园华府项目,不断丰富了产业形态,助力古镇灯饰产业“强链、补链、拓链”工作的长远发展;镇村共同打造东兴西路商业街区,开展外立面改造和相关室外配套工程,延续现有的民居风格,构建出怀旧、整洁、亲民和休闲的文旅商业相结合的氛围。

 

*

 

美村居:真抓实干,提振古四村持续美下去的内生动力

古四村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做好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保育工作,着力打造邓氏大宗祠、古镇镇革命史迹展等主题教育的红色主阵地。近两年来,古四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7个,提升祠堂街——邓林大街道路及外立面风貌,提升怡廷豪园商圈周边路灯亮化效果,推进农村闲置用地生态“微改造”项目,新建“四小园”13个,打造糅合古色创意商业氛围的人文历史示范带。

 

*

 

促善治:狠抓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古四村以党建引领“小网格”,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以群众需要为导向,在怡廷豪园商圈设立怡廷党群服务站,站内设置便面服务接待、党建政策宣讲、图书阅读、活动开展、暖蜂休息、学习强国等功能区,推动为民服务、自治共治“零距离”;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科技赋能社会治安防控,利用数字化为基层减负,拓宽村民接受信息的渠道,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古四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总抓手,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社会志愿者进网入格,整治顽固卫生黑点,消除违建乱搭现象,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

邓杰财说:“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古四村充分发挥村一级主阵地作用,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堵点。”

一是土地开发利用受到制约。多种因素下,古四村现存商业用地的开发利用受限。

二是村集体物业管理建设水平需提升。古四村产业主要是物业租赁和农业地发包,在推进特色农产品发展、产业品牌化以及数字化建设方面存在动力不足。

三是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不足。古四村人才总量欠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贡献度不足。

邓杰财表示,古四村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合本村实际,切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实,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攻坚“强美治”三大方面。

一是创新物业宣传推广和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古四村将充分运用网络媒介的优势,增加集体物业资源的曝光度,增强招商引资能力,同时借助政企结对帮扶工作的力量,整合村土地资源,用好用活侨资侨力,让土地资源真正地“活”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是用心引才、悉心育才,把人才工作做细、做优。古四村将通过创新政策、资金支持、知识培训等机制,培养一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本土人才,精心擘画“百千万工程”的人才蓝图,提高村级管理运作效率。

三是深化古四村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推动古四村村史馆项目落地,连接邓氏大宗祠、古镇镇革命史迹展和古四村村史馆,打造“三点一线”“最美乡愁”乡村振兴示范街,推动古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古四村将坚持党政所向、群众所需、集体所能,进一步找准工作突破口,融合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推动乡村现代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高质高效、宜居宜业、富裕美丽的古四村,共同谱写中山高质量发展“强、美、治”大文章。

 

 

 


灯都古镇编辑部

编辑:薛雅静
责编:小米
执行总编辑:袁新强
总编辑:梁泳彬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