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闹端午,乘风破浪闯未来。端午期间,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龙舟邀请赛在中山激情开场,除了岐江河上“狂飙”的龙舟,河岸上的“文化盛宴”也是“美味”精彩不断。
据官方数据显示,当天赛事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外文局、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各大海内外媒体平台全程同步直播,观看量突破1000万。龙舟邀请赛期间系列配套文旅活动同步启动,端午节中山的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同比2022年同期上升85.73%。
以龙舟为媒,传统文化“火”起来
“我从来没有感受过这么浓的端午节气氛,不仅在很多地方都看到端午和龙舟元素,各个商场里还举行了端午相关活动,全市甚至推出了端午特色旅游线路,让人能近距离感受岐江河上的龙舟竞渡,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6月23日,来自广州的邹先生一家正随旅行团走进孙文西路步行街的非遗集市和品味香山,对中山举办规模盛大的龙舟赛和丰富的文化旅游活动连连称赞。
作为广东省内官方认可的“粤港澳大湾区”龙舟品牌赛事,今年端午节期间,中山市通过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共策划举办了140余项、330多场次的文旅活动,全市都沉浸在端午的节日气氛中。
端午期间,中山市民和游客享受到了包括龙舟邀请赛在内的三场大型文化活动,其他两场分别是“我们的节日·端午”崖口飘色巡游美食嘉年华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山)传统武术项目交流展演。
此外,端午期间,各市属文化场馆以“欢庆端午”为主题策划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中山各镇街积极挖掘本地特色资源,举办系列文旅活动,带旺端午消费市场。如小榄镇举办欢乐六月“粽”享精彩文化活动,既有武术表演、狮王争霸,还有温馨的亲子包粽活动。
东区街道则举行了“东区金龙耀未来,非遗潮玩乐翻天”文化盛会,以传统彩扎为切入点,打造非遗+“研学、游玩、购品”为一体的新玩法;
古镇镇举办“灯都非遗 百年流芳”非遗文化展览;坦洲镇则在端午前后推出以粤剧、中山咸水歌为主题的文化文艺表演活动近10场,邀请市级非遗传承人与市民群众共话端午传统;
黄圃镇则开展了游龙活动,汇集镇内“9条龙”共同上演“游龙戏水”的精彩场面……丰富多彩的端午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周边游客到访游玩。
“流量”变“留量”
中山文旅消费“嗨”起来
“今年的龙舟赛盛况空前,这三天假期里中山可以吃、可以玩的地方很多,对于需要遛娃的家长来说简直太友好了。”6月24日,正在兴中广场闲逛的市民江先生一家细数了这三天的“市内游”行程,“第一天石岐看龙舟赛,第二天南朗吃美食,第三天步行街看非遗吃美食,行程非常丰富。”
端午三天,中山各景点、商圈不仅推出了应景的非遗文化展,更推出了大量的消费惠民举措和端午专属消费红包,变节日客人“流量”为消费“留量”,大大拉动了市民和游客文旅消费的热情。假期以来纳入监测景区,累计接待30.05万人次。文旅消费活动力度最大的要数“岐乐汇”消费节,为石岐各大商圈吸引人流量达65万人次,总营业额达4000万元。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香山古城和端午文化为主题,串联市内文物古迹、历史遗址、特色景点等文旅资源,设计推出了3条精品旅游线路,所带来的旅游效应后劲可期。中山不仅“乘舟出圈”成为越来越多湾区游客“想来玩、留得住、还想来”的城市,文旅市场也有望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态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小小龙舟,既凝结了优秀传统文化,也承载了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精气,中山有望借力龙舟在塑造更多文化IP,与大湾区交流融合的同时,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记者手记
江上龙舟“狂飙”
岸上文化“竞艳”
百舸争流、万人空巷,是端午期间中山的两个关键词。
赛事为桨、文化为舟,桨动而舟行,行稳且致远。这是一次与大湾区深度交流与融合的赛事,这是一次充分展示城市人文气、文化韵、向心力的对外窗口。在此之中,中山传承500多年的龙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新气象、迸发出新活力,展示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龙舟竞技推动文体商旅深度融合,催生出“龙舟经济”。多年来,中山龙舟赛事逐渐规范化、系统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民俗旅游亮丽名片。今年更是与非遗文化、特色美食、商圈等的巧妙结合,令传统与新潮碰撞出全新花火,有效实现以赛促旅、以赛兴城,让城市知名度乘风破浪。
小小的龙舟不仅带来了3天的热闹欢愉,龙舟竞渡所展现的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精神,更为这座城市的自强自信注入了全新动力,激发了“踏破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的昂扬斗志,也更坚定了“脚踩人间正道,何惧世间沧桑”的理想。这种深植于中山人基因里的精神之魂,激励着400多万中山人民在时代的潮流中劈波斩浪,闯出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