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记者从市委主题教育办获悉,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山市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聚焦企业、群众反映集中的出行难、停车难、上学难、就业难、养老难等问题,建立为民办实事清单,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暖心清单”,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就在身边、成效就在眼前。
以上率下
高站位“谋好实事”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把为民办实事时时挂在心上,从主题教育一开始就部署收集企业、群众反映集中的“十难”问题,梳理形成113条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清单”。在全市主题教育动员部署大会上向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发出号召,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拿出实招、硬招,解决更多群众关心关注的交通、医疗、教育、城中村改造等方面的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办实事工作,将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河涌污水直排污染和城镇内涝问题,纳入专项整治,确保取得实效。带头深入镇街、企业、社区、建设工地等基层一线调研,紧盯影响制约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追着问题改,在坚持“制造业当家”、企业“用工难”、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施工等问题上见行见效。
比如,长期困扰企业、群众的大南公路南区段“出行难”问题,在市委主要领导推动下,10月底该路段迎来正式通车,有效解决了近17万群众和周边数百家企业出行难题。
市领导同志统筹上级部署的民生项目和市、镇两级“十件民生实事”,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结合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推动发展遇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谋划确定6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对照为民办实事清单确定的项目和措施安排,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摸清情况、吃透问题,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指导分管领域、部门,采取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推动落实民生实事,目前59项正在推进,已完成8项。
比如,市领导同志深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群体走访调研,推动各镇街利用23个“蜂享驿站”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4+N”个零工市场和就业驿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招聘信息、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
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6次,具体研究部署开展办实事活动的工作思路、方法路径,制定出台《关于在主题教育中推进南粤党员先锋工程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实施一批为民惠民的政策措施,完善一批便民利民的载体平台,办好一批民心所向的民生实事,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具体问题,化解一批困扰群众的矛盾纠纷。
各单位对照工作方案有关要求,明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认真落实“民呼我为”机制,扑下身子、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查堵点、破难题、摸清社情民意。
比如,相关职能单位通过深入“婴幼儿妈妈”群体走访调研,推动出台了“妈妈岗”政策“2.0版”,强化公共服务对“就业难”群体帮扶,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妈妈岗”备案岗位20875个、实现就业4423人,相关做法获全国妇联肯定推广。
人民至上
高质量“办好实事”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践行“开门搞教育”,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深入推进南粤党员先锋工程, 中山市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直奔一线,深入践行“四下基层”——
中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四下基层”作为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各单位结合已经建立的基层联系点、日常工作联系点、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等,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现场办公,主动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解民忧。
深入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推动解决一批重点领域信访类案和久拖不决的“钉子案”“骨头案”。
比如,党员干部在“千名信访干部千镇行解民忧”活动中接待下访1388人次,市镇两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事项642宗,其中市四套班子领导包案215宗,超过八成包案已化解。
前三季度,中山市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6.9%,群众信访事项满意率达97.5%,国家信访局登记的初次信访与去年同比下降39%,实现基层矛盾发现得早、化解在小。
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市委主题教育办联络三组8个联络服务小组,对照省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有关要求,对收集到的“急难愁盼清单”和“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汇总梳理,累计形成110多条反馈意见,指导各单位对清单内容、工作举措进行充实完善。
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难点问题,以及单靠基层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市委主题教育办统筹协调,对各类问题实行集中统一调配,组织相关镇街和市直单位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分片座谈会10余场,推动相关市直单位主动认领、合力解决。
比如,针对各镇街群众普遍反映的“停车难”问题,9月下旬,市委主题教育办统筹协调市公安局和各镇街出台措施,在已经完成新增3万个停车泊位的基础上,10月份又新增2千个停车泊位,推动主城区建成摩电停车位4.3千米,对部分老旧小区狭窄路段实施区域单行措施,在重要商圈新增出租车、网约车候客点和“即停即走”通道,有效缓解了群众“停车难”问题。
项目化推进,推动实事落实到位——
市委主题教育办建立为民办实事“每日跟进、每周调度”工作机制,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调度表》,建立为民办实事信息专报渠道,实时跟进各单位办实事进展情况,每周统计完成率,周末进行“晒单”,并对任务清单逐条过筛、逐项研判,及时查漏补缺、动态完善。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领导干部到基层宣讲1905人次,现场办公3836人次;党员干部在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行动中到基层走访调研、开展志愿活动230多次;党员认领民生“微项目”个数1881个,认领群众“微心愿”3969个,基层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次数7891次;全市各村社区累计建设“香山长者饭堂”237个,打造“香山长者饭堂”示范点25个,有效解决了一批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
中山市坚持健全机制,高要求“建章立制”,坚持边实践边总结,把“当下办”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总结提炼“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做法好经验,印发《中山市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推进南粤党员先锋工程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方案》,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制度机制,确保办实事实现常态长效。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